□李少芬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于《什么是教育》中提到:“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即师生心灵的深度碰撞,是教师以高尚人格塑造学生人格的过程。有担当的班主任教师要用心耕耘教育,传递温暖与力量,用爱点燃学生的梦想与激情,延展其生命的广度与深度,助力每个孩子绽放独特光彩。
一、尊崇个性,点亮心灵之光
尊重,是开启孩子内心世界的首要之匙。尽管学生年纪尚小,却同样拥有独立的人格尊严。诸如“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教育理念,皆深刻昭示着为人师者务必尊重学生。我们应俯下身来,以平等姿态与学生对话,减少盛气凌人的威严,增添和蔼可亲的温和;少些苛责批评,多些情感交融;摒弃简单粗暴,秉持细致耐心。每个孩子都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皆具自身的闪光点与特质,恰似“陶罐与铁罐”,各有其价值。我们理当尊重这份独特性,使他们真切体悟自身价值。以热忱之心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助力他们正确认知自我,满怀信心,并积极创造契机与平台,让他们尽情展现自我。在教育进程中,密切关注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天赋潜能,量身定制适配的教育模式,使其优势得以充分彰显。同时,尊重个体差异,摒弃单一僵化的评价标准,以多元视角看待每一个孩子成长。
二、激发热忱,助力梦想启航
兴趣爱好与热爱之情犹如孩子成长的内驱力引擎,至关重要。我们应敏锐捕捉孩子的兴趣焦点,全力为他们开拓探索多元事物广阔空间,给予充足的支持与激励,让他们在热爱的领域中持续成长。唯有当孩子对某事满怀热忱,才会全心投入,进而释放璀璨光芒。在教学过程中,需巧用心思,让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充满趣味,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兴趣。导入环节,可创设贴合学生生活实际问题情境,借助小故事、动画等形式,巧妙引入课程,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新授阶段,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多媒体演示,以形象生动语言总结知识要点,助力学生理解、吸收;练习时段,多组织小游戏、小比赛,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评价环节,注重树立正面典型,给予学生更多鼓励。如此这般,让学生由衷爱上课堂、爱上学习,真切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唯有亲身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满足感,学生才会在求知之路上稳步迈进。
三、构筑方圆,营造有序环境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优良班风铸就,既需教师的悉心引导,亦离不开严明公正的奖惩管理。为助力孩子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我们应为其搭建合理公正且全员遵循的规则纪律体系。在规则的框架约束下,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修炼自我控制,培育责任感与担当意识,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与环境,在规则的轨道上绽放独特光芒。
我以《小学生守则》及学校规章制度为蓝本,结合本班学情,精心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行为予以精准指导与监督。知为行之先导,行为知之归宿,良好行为习惯乃是知行合一的结晶,绝非一蹴而就之功。这便要求教师从细微琐事入手,于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优良的行为习惯与道德素养。
四、公正评判,护航自信成长
给予孩子客观公正的评价与鼓舞,使其在自信中熠熠生辉。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与发展程度各异,我们应秉持客观视角予以评价与激励。诸多孩子虽明事理,却常难自制,故而监督、鼓励与评价不可或缺。我与同学们共同拟定班级评比细则,涵盖学习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行为习惯养成等多维度,兼具学业考核与品德培育。例如,考试满分获喜报,期末可参与抽奖;数学检测或语文听写满分者获星奖励,以点带面,激发全员积极性。期末汇总奖励星,十颗星可抽奖一次,奖品皆为学习生活实用物品。部分孩子一学期表现卓越,收获颇丰。在评比活动的持续推进中,学生各项良好习惯渐次养成。
我们当始终怀揣爱心,密切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发展轨迹。以爱点亮孩子心灵灯塔,使其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上发热发光。唯有如此,我们的孩子方能成长为栋梁之材,为社会贡献力量,铸就辉煌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