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波
生物学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对事物的专注能力。课堂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生物学科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认真备课
备课是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根据生物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备课的最基本要求是钻研教材,清楚教学目标、了解教材结构、熟悉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参考资料来充实教学内容。备教材的同时也须“备学生”。熟悉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征,了解班风班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情况,因材施教,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掌握学科知识,有效提课堂教学效果。
二、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在情感动力,是求知欲望的源泉,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让学习生物成为一种乐趣和享受,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爱护学生、诲人不倦和平易近人的教师往往更加容易获得学生好感并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更积极稳固地推动学生的学习发展,更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可增强其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对有良好表现的学生给予肯定与表扬,培养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如在做生物实验时,对实验成功的学生进行褒奖,可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而增强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时,通过学生的互动问答,使学生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掌握课本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兴趣的最强手段。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使他们更喜欢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教学,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操作愿望,更是在实验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习兴趣。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生物学教学中,多媒体能以动代静,用图像视频说话,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能以形象生动的教学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
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和动态画面把抽象化为具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人体血液系统时,学生通过教材的插画仅能在脑海中形成人体血液系统的大概图像,而无法形象地了解血液的流动方向及途径等,但利用多媒体展示动态图或视频,显示人体血液系统中的血液如何从心脏出发,流经全身动静脉,再流回心脏的全过程,使学生清晰了解血液的流动方向及途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实行有效教学常用的手段,是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老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反馈的教学方法之一。
合理有效的提问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活动,避免出现置大多数学生不顾而只向少数几位学生发问的场面,也应避免按一定的次序轮流发问或先提名再提问;提问的机会应平均分配给每一位学生,尽量做到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问在于点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的对或错。课堂提问应围绕课堂内容的重难点,如:在学习《生物体的器官、系统》时,可设如下提问:“什么是器官?举例人体的某些器官”“人体有哪些系统?”等等,并让学生自行思考和回答,有利于学生更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重难点。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认真备课、科学设计有效提问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生物兴趣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