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娜
《新课程标准》2022版的教育理念,需要老师由过去片面的强调经验灌输转移到更关注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老师不但要注重孩子的学习成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他们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并引领他们探索学业。让学生经历、感受并掌握科学技术产生与演变的历程,培育他们的数学核心素质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养成他们终身学习的习惯,所以我们更需要改变教学观念,切实实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的消极听讲为自主参与,变单一知识点传授为知能的并驾齐驱。
一、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自我考察、自我思索、自我表现、自我动笔、自我总结。而课堂则应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接触—记住—模拟—学习”,转变为“积极探索—研究思考—发散创新”,并逐渐锻炼他们看到问问题、明确问问题、深入剖析现象,解决、再发现新问题的技能。老师要在反省学生自身课堂情况的同时,也仔细观察和反省学生的学习过程。检视他们从课堂中学到了什么、经历了哪些、养成了什么样的能力、看到和克服了哪些困难?这些反省都有助于他们的思考技能、学习技能、社区实践活动技能、逻辑思维与创造力的培养。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伴随着教学设备的灵活使用,对于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也有许多。比如针对新教学内容,我们常常通过讲授法来给他们传递新内容,当然还要辅以丰富的练习法来帮助他们掌握;针对复习教学,我们也常常采用各种习题来协助他们复习总结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同时,我们也会根据课堂教学情况,灵活使用学生上台演示、游戏比较、相互讨论、共同讨论、作业比较、分组练习比较等各种方法。在课堂中,我们需要同时运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有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养成,促进他们所学内容的理解与应用,实现教学的目标。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必须保持师生间平等的地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也唯有如此,老师才能有机会运用他的课堂机智,很好地驾驭整个课堂,让课堂教学不至于浅表性的热闹,而是真正地营造出浓烈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提出符合学生思维的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只要老师给出的问题是建立在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上,是他们关注的那部分学习知识,那他们的思考、探究就没有脱离老师讲授的问题。这样老师的其他课程也就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沿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来进行。老师也能够通过以问代答的方式带动学生们展开更进一步的思维,随着学生思维的层层深入,以及问题的逐渐升级,老师的教学要求也慢慢地实现统一和一致,而如此的数学课让学生学习有如行云流水,教学效果得到提升的同时也能够切实反映老师的教育宗旨。
五、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多媒体教学有以下明显的优势: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容量;二是减少老师板书的时间,让老师更有精力听深看透所举的实例,提升授课质量;三是教学直接性强,既易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读书积极度;四是可以对整堂课程知识重点加以归纳与小结。尤其对于那些文字简洁而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大的应用题,对复习课中部分知识的整理,以及选择题的练习等,如果利用投影仪来进行教学将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学校面临着新课标变革的考验,教师应该多动脑筋,多想方法,密切数学教育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三思”课堂教学理念,围绕数学教育核心素养,使学生从经验和客观实际入手,在探究问题的流程中用数学教育、了解数学教育和发展数学教育,让学生体验数学课程的乐趣且愉快地学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