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南魂

闹开封

王茂生进酒

龙井渡头

秦香莲闯宫
□张无碍
林寻稳是一位著名的戏剧与绘画兼融的双栖艺术家。他年轻时对艺术已有浓厚的兴趣。早在1963年20岁刚出头时,便有国画作品《传经》在汕头专区美展获奖。1964年又再获得省奖。1965年《传经》入选全国工农业余作品展览,并被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
林寻稳的绘画天赋和艺术潜质引起了潮汕诸多名画家的关注和肯定。著名画家陈望先生1963年就在《汕头日报》上撰文评价他的作品。潮汕前辈名画家陈胜、黄志、林受益、刘昌潮等都经常给予关心、指点。在名师的指导下,林寻稳的画艺大有长进。为了更全面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平和艺术修养,他报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经过系统的培训和本人的勤奋学习、钻研,林寻稳的国画人物、花鸟、山水画技艺有了不凡的表现,不断有佳作问世。可谓是硕果累累,成绩斐然。著名书法家吴南生先生还亲为他的画展题写展标,著名国画大师关山月先生也亲笔为他题写画集书名。名家的支持鼓励,给了林寻稳无限的力量。2014年,一本大型的国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林寻稳》(雅称“大红袍”)出版发行。这是林寻稳绘画艺术的高峰,也是他60年绘画生涯的一次总结。
在林寻稳的绘画历程中,除了对国画写意人物、花鸟、山水有深入研究外,他还擅写“戏画”。这一题材的转换缘于20世纪70年代,林寻稳被调到原揭阳县潮剧团担任舞台美术和剧装设计。出于工作需要,他认真学习戏剧史和戏曲理论,虚心地吸取其它剧种的舞台美术和服装设计经验。凭借他深厚的美术基础,结合潮剧的传统和特色,不断提升设计水平并逐步形成独特的潮剧舞美和剧装设计风格。从艺50年中,他担纲的舞台美术设计,无论是古装大戏,还是现代剧,都得到业内专家和观众的好评。成为潮剧界享有盛名的舞台美术设计领军人物。几十年来,他除出色完成本团舞美和剧装设计工作外,还为广东潮剧院和各县、区20多个潮剧演出团体担任100多个剧目的舞台美术设计。部分作品还在全国全省重大比赛中获奖。经过剧团长时间的艺术浸淫,林寻稳对潮剧这一古老艺术产生兴趣。悦耳的潮曲时时萦绕在他的耳边,动人的剧情,精彩的表演场面常常在他面前浮现。使他萌发了画“戏”的冲动。
“戏画”在绘画界早已存在。只是画这一类题材的画家不多。不过画得好的画家也不少。如叶浅予、关良、陈洞庭、杨之光等都是饮誉海内外的“戏画”大家。他们的作品多以舞台速写为主,以飘逸、简练、写意的笔法和清雅的色彩墨痕把一个个舞台戏剧人物形象的动态生动地勾勒出来。给读者留下很多美的回忆和无限的想象空间。观者无不拍案叫绝,惊叹艺术之精灵。
林寻稳的“戏画”没沿袭以往画家的画法。而是另辟蹊径。他长年置身于“戏”中,对演出剧目的内容、情节、剧中人物关系都十分了解。所以能熟练地撷取每部戏中中心人物的特点、动态、代表性造型和道具以及着装的变化。在画面上则采用工意结合的写实画法,用海派笔墨勾画出剧中人物的行当特点,进而绘画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舞台人物画图。可以说,他的“戏画”生动活泼、形神兼备,独树一帜。在潮汕地区乃至省内均享有较高声誉。
几年前,林寻稳曾对我说过,他准备画100幅潮剧“戏画”,然后出一本画集、办一个展览。并说,他已将这一想法告诉了著名国画大师、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杨之光先生。杨教授很支持他的这一想法,并亲笔为他题写了“寻稳写戏”书名。杨之光教授的有力支持,更增加了寻稳的信心。于是,几年来他尽管很忙,还是挤出时间,静下心来构思,创作潮剧百戏图。
潮剧是广东三大剧种之一,也是一个古老的剧种。自明代以来几百年间,演过的“戏目”难以计数。据研究者统计,目前已知名称的“戏目”就有2500多个。所以,要在这其中选择100个“戏目”入画,还真是煞费苦心。经过反复权衡,对比,最后他敲定从1949年以后演出过的剧目中挑选。因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潮剧经过改革,已成为我国文艺百花园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所以这次挑选入画剧目基本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尤其是已拍成电影和获过大奖的剧目。例如:《苏六娘》《荔镜记》《百里桥》《千秋家国恨》《边关情仇》等,这些剧目观众都是似曾相识。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剧目:《辩本》《柴房会》《井边会》《王茂生进酒》《丁日昌》《烽火揭阳》等等。现在这些戏出在林寻稳的《潮剧国画百戏图》里纷纷粉墨登场。她犹如百花园中的鲜花一样竞相开放,相互斗艳,各显风流,各领风骚,分外妖娆,甚是惹人喜爱。
潮剧是海内外潮人的乡愁。乡愁如戏,乡愁如画。但愿这一册《潮剧国画百戏图》能勾起潮人更多的思乡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