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泉窑影青刻花瓷孔明碗

龙泉窑影青刻花瓷孔明碗底部
孔明碗又称诸葛碗,独特造型源于“三国”传说,“诸葛亮为迷惑敌人,及于对方来使刺探之时,用双层碗进餐,明示食可盈碗,实仅上层有饭。”后世遂称此种双层碗为诸葛碗,造型以卧足浅盘与敦式碗叠套在一起,碗腹中空,足底面有一圆孔相通。孔明碗,其最大的特点是由两只碗粘接而成,两碗中间留空,外面碗底心有一圆孔相通,人们便因这“孔”而将其美称为“孔明碗”,又叫诸葛碗。
据考古发现,目前能找到最早的诸葛碗的实物是在宋代,如宋龙泉窑青釉刻花孔明碗,温润的釉质、淡青的色泽,宋龙泉窑青釉刻花孔明碗看上去似乎没有其他瓷器惊艳,但隐约显露出的胎体花纹,构图饱满,线条流畅,简约但不简单。说它是一只碗,其实是由一碗一碟组合而成的。厚胎薄釉,中间为空,看似很深,实则很浅。
有专家认为孔明碗就是一件日用品,主要用于食物保温,有“温碗”的作用。将开水从外碗底的孔注入碗的中间夹层,再用一个特制的木塞塞住碗底的圆孔,就可以保持碗内食物的温度。但是考古资料中尚未发现与之伴出的“木塞”,所以也只能是一种假设。也有专家认为这种夹层碗为当时皇室所用,是用作供奉祭祀的器物。夹层碗的碗面很浅,只要稍稍放上一点儿食物,就像装了满满一大碗,既表达了丰衣足食的祈福之情,又可以节省食物,真是一举两得。
不管真正用途为何,孔明碗将古人的巧思与精巧的烧瓷技艺体现得淋漓尽致。
艺 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