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
·习近平会见格林纳达总…
·怀揣民意 共赴盛会
·结对共建,文明揭阳风…
·深学细悟入脑入心 …
·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
·乡村道路“增颜值” …
·退伍不褪色 勇救落…
·捷龙三号火箭“穿新衣…
·产销均超3100万辆…
·为群众营造安全出行环…
·岁寒送温暖 科普迎…
·展现干部职工奋进新征…
·2024年我国外贸规…
·事关你我平安!中央政…
·公安部发出2025年…
·广东建成高速公路新能…
·西藏悼念定日6.8级…
·1分钟内先后发生4.…
·严防趋利性执法司法
·证监会明确2025年…
·将出台新举措支持创新…
·“加价选座”不得成为…
·坚决反对美国发布人工…
·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伊朗扩大保卫核设施军…
·乌克兰打击俄军多处目…
·美政客用口水“喷”山…
·研究揭示深度睡眠助大…
·浅谈名言名句在作文中…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请到广东过大年”文…
·春节假期旅游消费有这…
·让世界“侨”见赤坎古…
·首个“世界非遗版”春…
·4300余场文旅活动…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克服…
·劳动是最好的家教
·小羊睡不着
·成交额跌破万亿元 …
·信用债或迎布局好时机
·机构开年频频出手 3…
·书香满园 润泽心灵
·寒假,安全先行!
·表彰先进 树立榜样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最美的风景
·好视力是“护”出来的
·保护双眼,我的护眼之…
·林宽:抗日救亡投身革…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

时间:2025/1/14

 

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让孩子释放情绪,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林洁松 摄

  □记者 陈伟生 通讯员 何 琳

  生活中,有些孩子在面对挑战或困难时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畏惧困难选择逃避。如有的孩子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不去参加有挑战性的活动、不做有难度的作业;有的孩子在困难面前不会想办法,反而表现出不安、烦躁或是哭泣;有的孩子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经常说自己“做不到”“我不行,没办法完成”等,在困难面前直接选择放弃尝试新事物的机会;有的孩子在碰到困难时不是尝试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案,而是过分依赖家长、老师或他人的帮助来解决问题……

  那么,当孩子有畏难情绪时,家长该如何引导并帮助孩子克服呢?对此,专业人士认为,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的感受,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引导孩子学会调整心态,以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家长要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应对技巧,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鼓励自我表达、拆分目标任务逐步攻克、培养孩子韧性、对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及时鼓励、正面反馈等方法,引导和帮助孩子逐步克服畏难情绪。

  多种因素导致孩子会有畏难情绪

  孩子为什么会有畏难情绪呢?对此,汕头市乐见田心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陈洁婷分析认为,可能是受七个因素影响所致。

  一是经验不足。对于未曾经历或尝试过的事情,孩子可能会感到不确定和不安全而放弃尝试,也可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容易产生恐惧而不敢去尝试。

  二是失败的经历。如果孩子在过去遇到困难时经历多次失败,尤其是当这种失败伴随着负面的后果或评价时,孩子可能会对类似的挑战产生恐惧心理,从而选择逃避,如“我还不如不做,就不会失败,也不会被指责或贬低。”“没完成作业只是说我拖拉,完成了但不对会被骂,反正也是一样的。”

  三是外界压力。对于来自家长、老师或他人的高期望,孩子都会感到压力山大,因此,当孩子面对困难时就会感到害怕,担心自己不能满足他人的期待而焦虑,如成绩及排名的压力等,都会导致孩子不敢去面对和克服困难。

  四是自我效能感低。有些孩子可能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信心,认为自己不具备克服困难所需的技能或资源,从而回避挑战,如认为“我不行,我一定做不到”“我害怕,我不敢去做”等。

  五是模仿他人。孩子平时会通过观察家人及周围的人,学习和模仿他们的行为方式。如果看到他人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紧张或退缩,孩子就可能会模仿这种反应应对困难。

  六是个性差异。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有些人天生就比较谨慎或者敏感,更容易对未知的事物感到担忧,特别是内向敏感的孩子,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敢去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

  七是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家长对孩子过于保护式的教育可能会导致孩子失去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进而影响其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另外,家长包办、替代孩子去做一些原本应该孩子承担的事务,也更容易导致孩子遇到困难时畏缩退让。

  六建议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和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呢?对此,陈洁婷给出了建议。

  一、理解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有畏难情绪时,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告诉孩子“我知道你觉得很难,这种感受很正常,即使大人也有这种感受。我理解你的感受,不用担心别人的眼光,我会帮助你一起解决”。通过共情,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家长要为孩子营造安全环境,明确表达爱和支持是无条件的,不论结果如何,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支持不仅仅是因为孩子克服了困难,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会支持和陪伴孩子,如每天安排固定时间(如睡前),让孩子自由表达一天的感受,期间不打断、不随意批评。

  二、鼓励自我表达。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和支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帮助孩子释放情绪,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家长可以通过卡片或玩具玩情绪词汇的游戏,教孩子识别并命名不同的情绪,鼓励孩子写日记描述每天的心情和发生的事件等,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克服自己的畏难情绪。

  三、及时鼓励和正面反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规划任务,将大任务分解成可管理的小部分并逐步攻克,从简单的开始做起,如果遇到困难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从而避免孩子因为任务过大而产生畏难情绪;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设定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或取得进步时都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帮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让孩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逐步克服畏难情绪;家长要多关注孩子付出的努力和进步,即使没有成功也要肯定孩子的尝试,如“我很高兴看到你这么努力”“我注意到你的作业完成速度比昨天快了半小时”等,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是被看见的,这样的鼓励和正面反馈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四、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提到“我做不到”时,家长要引导孩子说出“我还不能做,但我可以学习怎么做”“我不会,但我可以试试看”“我不懂,但我们可以一起找找”等话语,也可以选择一些关于成长型思维的儿童读物或电影,一起阅读或观看后进行讨论,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多读书、坚持体育锻炼等方式培养孩子的耐心、韧性和持续努力的习惯,帮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态度。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参加团体活动,让孩子有机会与其他同龄人互动,增强表达能力,提升社交技能。

  五、帮助孩子确信“我能行”。孩子有畏难情绪时,家长要做好正确引导,用温暖的话语和态度安抚孩子,告诉孩子这是正常反应,并及时调整;家长要与孩子充分沟通,了解孩子逃避困难的原因,并引导孩子正向思考,帮助孩子找到其中的积极面,引导孩子学会调整心态,以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即使面对挑战或困难,也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应对技巧,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我能行”的证据,描述孩子曾经克服困难、由害怕到成功的经历,让孩子确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家长要做好榜样。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身行动示范给孩子做好榜样,也可以与孩子分享之前克服困难的故事,分享面对挑战或困难时是如何思考解决方案并一步步解决的,尤其是那些曾经感到害怕或不确定但最终成功的经历。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