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文静 摄
何小琼
年轻时的父亲,除了喝茶和阅读,就是喜欢音乐,那时候的明星出的专辑唱片,父亲都会收入囊中。因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家拥有了收音机,还有电唱机,那算是稀罕物了。
家中最先买的是收音机。长方形,带着复杂的按键,还有漂亮的彩灯。可以旋转调整频道,听一个个传出声音的节目。有中午的评书,有小喇叭开始广播了。父亲当然一定要听傍晚的点歌节目。当时流行的是李玲玉、李双江、蒋大为,每当那悠扬的歌声响起,父亲就聚精会神,点着头,打着节拍听。无论是甜蜜的女声也好,还是那昂扬豪气的男声,父亲都能哼上几句。母亲说,你爸啊,入魔了。我们姐弟就笑,其实我们也喜欢听。
就算那时生活再拮据,父亲的爱好仍一如既往。母亲也不会多去埋怨,因为她也喜欢听。有一天,父亲扛来了电唱机。说是扛,因为装在一个大纸箱里。父亲还请了两个同事帮忙。我们好奇地围上来,在一层层拆开之后,在惊叹声中,看到父亲组装了功放机、音箱、电唱机。父亲兴奋地、熟练地组装好之后,拿出了一张唱片,圆圆的,带着漂亮的封面,正是李玲玉。到现在我都清晰地记得照片的样子。
当年的她好年轻,二十多岁,已经扬名大江南北。照片上的她,穿着一件时尚的,破了几个洞的毛衣。眼眸清澈纯净,一头乌黑的长发,笑容明媚灿烂。我们姐弟欢喜地看着父亲小心翼翼地把唱片拿出来,放在电唱机上,轻轻把一个长长的细针放在唱片边缘,随着音乐缓缓流淌而出。那熟悉的略带忧郁的歌声悠扬弥漫开来:“午夜的街头,有我沉沉的冷漠,那驱散不尽的冷风,打断我尚未完结的梦。午夜的街头,多少故事在其中,那即将熄灭的烟头,提醒我剧终的时候……”随后着歌曲一首接一首,还听到了《甜、甜、甜》,轻快活泼,我们听得手舞足蹈的。这比听收音机过瘾多了,可以一首接一首放。
这时,父亲神秘地说:“你们不是喜欢看西游记吗?天竺少女喜欢吧?就是李玲玉演的玉兔精,还跳舞唱歌呢。”听这一说我们更是欢呼雀跃起来。于是,我们聆听了天竺少女:“是谁送你来到我身边,是那圆圆的明月,明月。是那潺潺的山泉,是那潺潺的山泉,是那潺潺的山泉,山泉。我像那戴着露珠的花瓣,花瓣,甜甜地把你把你依恋,依恋……”
父亲买回的唱片可以说是精品。那时的蒋大为、李双江经典歌曲是那么有名。唱片传出的歌声是那么打动人。记得后来,父亲又喜欢上毛宁的歌曲,当时,毛宁时常出现在电视上。父亲说他长得好看,唱歌也好听。说父亲是与时俱进一点也不为过。毛宁的《涛声依旧》《晚秋》,父亲可以无限循环,确实,优美的歌词,动人的旋律,也让我深深着迷。
时光荏苒,流水光阴。几十年过去了,母亲已过世,父亲早就跟我们居住在城市。偶尔回老宅,父亲就会拿着一块干净的布擦拭电唱机。它已蒙了尘,有了岁月斑驳的痕迹,可能发不出声音了。还有那一叠泛黄了的唱片,安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在无声地诉说过往的美好时光。那悠悠的歌声正随着时光的长河传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