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林草局举行新闻发布会,确定《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将自今年3月15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
古树名木是十分重要的物种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它承载着传统文化,记载着历史变迁,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今年1月,《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出台,《条例》的出台,对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国家林草局指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仍存在违法采伐、移植、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时有发生,少数地方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保护管理要求不统一等问题,亟需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专门行政法规,建立健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国家林草局生态司(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古树名木是乡愁记忆的心灵坐标。伫立在城市街道或是村口巷陌的古树名木,既是地理坐标,更是记忆纽带,承载着广大游子对故乡的集体记忆。
2022年发布的全国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分布在城市的有24.66万株。据不完全统计,城市古树后备资源(树龄大于50年、小于100年)148万株。
陕西是古树名木资源大省,全省现存古树名木72.73万棵,位居全国前列。全国5棵树龄5000年以上古树名木全在陕西,分别为“黄帝手植柏(轩辕柏)”“保生柏”“老君柏”“仓颉手植柏”“洛南古柏”。
陕西省林业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该局将“黄帝手植柏”“保生柏”及黄帝陵古柏群保护管理纳入《黄帝陵保护规划》《陕西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黄陵县被纳入全国首批古树名木保护试点县。同时,对5棵古树实行“一树一策”保护。制定《5棵5000年以上古树名木“一树一策”保护方案》,科学实施保护措施。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是古蜀道的重要节点,现有古树名木12510株,最高树龄达2300年,其中尤以翠云廊古柏最具代表性。剑阁县有关负责人表示,剑阁县作为全国古树名木保护试点县,要深入抓好《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学习宣传,坚持“线上线下”“集中常态”等相结合,深入推进《条例》进林区、进校区、进社区,人人争当“宣传员”。要严格贯彻执行,不折不扣抓好《条例》规定落实。要讲好古柏故事。升级完善“交树交印”制度,深挖蜀道古柏历史文化价值,以蜀道翠云廊千年文脉为轴线,推动古关、古道、古柏走向世界。郭香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