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
·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大桥钢栈桥已顺利合龙
·助力提升揭阳“土特产…
·推进绿化美化亮化 …
·《经营主体登记档案管…
·立足岗位勤作为 躬耕…
·甘当石化事业铺路石
·每天1节体育课、课间…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守…
·为揭阳高质量发展注入…
·做细做实安全生产各项…
·多彩“开学第一课”
·最高法发布企业名誉权…
·众多产业行业与Dee…
·专家解读春季养生与疾…
·把基层的“痛点”作为…
·1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
·敦促美方停止发出任何…
·我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四川筠连山体滑坡造成…
·在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中国推动地区打击跨境…
·用地产商逻辑解决巴以…
·抗议特朗普 加拿大…
·乌干达男子刷新半马世…
·中国援埃塞俄比亚医疗…
·为促出生率 韩国首…
·《哪吒2》杀入北美周…
·已挫败外部势力在塞尔…
·马里非法运营金矿坍塌…
·日本2024年实际G…
·受够了!英国一家五口…
·探秘揭阳民俗 解锁…
·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中国是一个非常多元…
·《古树名木保护条例》…
·北京积极构建大文旅发…
·“乐游长三角”银发旅…
·孩子“光说不做”,家…
·把作业和游戏“捆绑销…
·丽莎的旅行
·成交额超1.9万亿元…
·百亿私募降至80家 …
·年内超百只基金主动降…
·红色体育点燃校园活力
·教研引领明方向 …
·我想成“人”
·同样的错误
·诚信之花,芬芳成长
·《风雷顶》
·谢式文:画宗海派,岭…
·开学季流感高发!校园…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217)
谢式文:画宗海派,岭东名家

时间:2025/2/18

  谢式文(1877~1947),字哲修,揭阳县城达道镇后埔巷谢厝内(今属榕城区中山街道东门社区)人。早年先后任教于梦兰学堂、觉善小学、绵德小学。其擅画山水花鸟,尤精工松猴,在揭阳享有盛誉,是清末民国岭东地区的知名画家。著名教育家谢海燕、旅港实业家郑翼之等多出其门下。

  2025年春节前夕,“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采访组来到中山街道东门社区,探寻他致力传授书画艺术、师生情深,和德艺双馨、坚守民族气节的感人故事。

  □记者 刘春玉 实习生 胡宝芯

  精调画理,传统为宗

谢式文故居旧址位置图。阿 龙 制图

谢礼敏指认祖父故居旧址位置。阿 龙 摄

谢式文画作《春江水暖鸭先知》。

谢式文画作《小鸟戏蜻蜓》。

  据谢式文孙子谢礼敏介绍,谢式文是清末民国岭东地区知名画家,工山水花鸟,尤精松猴。潮学著名学者孙淑彦先生在《揭阳书画家》中有“画宗海派”的评语。

  谢式文出生于榕城后埔巷谢厝内,父亲从小对他十分严格要求,用心教养,供他读书,据说他天资聪慧,过目不忘,能背诵许多名诗名篇,因此古文造诣极高。早年先后任教于梦兰学堂、觉善小学、绵德小学。

  中国画传统技法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其中蕴含儒、道、释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精华,许多画家同时也是文学素养深厚的诗家、书家。谢式文自幼喜欢书画,认真学习中国画传统技法,重视笔墨情趣,也注重社会底层民生,更兼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学养深厚,是岭东画派重要画家。

  谢式文平素以中国传统国画技法为宗,并不断精研画理。他的作品书画天然,擅用笔墨和色彩表达画面气象和意境品味,技巧娴熟却似无意之间写就,淡泊雅静,充满禅意,令人回味无穷。

  据谢礼敏收藏的资料记载,因抗日战争特殊时期的缘故,谢式文流传下来的画作不多,早年在乡间偶见少许私藏,如今其他地区已经难见踪迹。从仅存的几帧尺幅斗方小作来看,甚是精彩。他十分讲究运用传统技法,画作具有亦步亦趋的仿古特点,从明陈白阳(1483~1544)的格调高古,到清恽南田(1633~1690)之没骨传神,都或多或少地在这些作品中有所表现。他的国画作品《春江水暖鸭先知》总体用笔简练粗放,于古拙中又显童真之稚,浅墨淡色交相呼应。从落款年份上来看,标注“庚戌”应当是宣统二年(1910),彼时他年仅33岁。

  当时西风东渐之势日盛,揭阳爱好书画的年轻学生前往上海学画的占了较大比例。其中1912年由刘海粟等人创办的上海美专,掀开了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的第一页,标志着具有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的新型学校正式诞生。谢式文与学生谢海燕长期有书信往来,谢海燕在上海美专工作多年,后任该校副校长,而潮汕地区前往上海求学的书画学子,多数都进入了该校。

  后学成归来的毕业生也陆续在家乡开班授徒。潮汕地区画家互相学习,技法互相影响,画作很多具有“海派”特点,注重笔墨功底和写意。画家们以书入画,强调个性表达和随意性,营造出独特的意境。他们在继承海派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生活、风俗和审美进行了创新,为潮汕地区“岭东画派”带来了新的活力。

  广东传统“岭东画派”的老派传统绘画风格此时已脱胎于“海上画派”,因而“岭东画派”也被称为“广东海派”,开始了与“岭南画派”分庭抗礼的发展趋势。

  谢式文虽以传统为宗,但一些无形的影响是不知不觉的,润物细无声的。孙淑彦对谢式文评语中的“画宗海派”,可能是在海派之风日益强劲冲击之下,先生后来逐渐参习海派,未必全盘吸收,更可能是“择其善者而从之”,成为“岭东画派”中一个重要的画家。

  致力教育,桃李芬芳

  谢式文教过的学生很多,可谓桃李满天下,谢海燕、郑翼之就是他培养的学生。

  据已故的著名文史学家孙振声在《百木园随笔》中记载,揭阳地区自古以来文风鼎盛,在民国时期的县城区域内已有10多家画室和美术学习班。这些画室(也是职业的国画培训班)和美术学习班大致可分成两大阵营,其中之一就是以谢式文和邝碧波(1873~1943)两先生为代表的“旧派画家”,一边自己创作卖画,一边教授学生。

  谢礼敏收藏的资料记载,谢式文致力教授中国传统国画技法,要求学生认真临摹老师和前人的作品来掌握基本功,提高鉴赏水平和创作能力。他擅用没骨法作花鸟画,不必依赖线条勾勒轮廓,仅通过颜色或墨色的浓淡和干湿变化,便能画写突兀灵动的造型,安排虚实有度的构图,描绘花鸟山水的形态和质感,表现出细腻的色彩变化和丰富的层次感,保证各个事物动静相宜、和谐自然,极富传统审美意趣。

  传统国画技法在中国传统国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能够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和质感,还能够传达画家的情感和意境。谢式文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掌握传统技法,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创作国画作品,对学生日后的学业精进乃至后来成名成家,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对于彼时已经渐成气候的西方绘画技法,谢式文并未盲从跟进。作为当时的职业画家,他长期在揭阳县城开设画室授徒。据著名教育家、上海美专副校长谢海燕回忆,自1918年起,其时他9岁,就学于觉善小学,受到谢式文的良好启蒙。当时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可能被认为“不合潮流”,但正是谢式文这些老派职业书画家严格的传统技法教学,才为广大爱好书画的年轻学生奠定了扎实的“童子功”。

  爱生如子,师生情深

谢海燕写给谢式文次子谢桂林的信。

谢海燕题赠谢礼敏的字。

  谢式文爱生如子,他的国画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批爱好美术的年轻学生,在墨香四溢的世界里,他用温暖的爱与严格的要求,书写着一段段动人的师生故事。

  谢式文不仅在绘画技巧上倾囊相授,还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成长。他的学生谢海燕前往上海求学,后留学日本,期间得到谢式文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支持,谢海燕尊敬谢式文若己之严父。

  1990年9月18日,谢海燕在给谢式文次子谢桂林的信中回忆了年少时师从谢式文的往事——“式文师是我从事美术最早的老师。当时他在关爷宫后楼觉善小学任教。他擅画山水花鸟,尤擅松猴,在揭阳享有盛誉。关爷宫、城隍庙两个大庙宇的‘灯橱’都有他的字画。他曾给我画过扇面,画过‘帐楣’,记得‘帐楣’一边写《瘗鹤铭》,一边画松。我以后欢喜画松柏,是受他的影响。可惜‘帐楣’年久破旧,我在外上学和工作,几经变迁,以后就不见了,很可惜!”

  “我怀念老师,想给他写一篇纪念文章,我上觉善小学时年纪还小,许多事情已记忆不了,更缺乏老师生平的资料……”

  谢式文和谢海燕师生情深的动人故事一直在续写篇章,在谢式文逝世多年后,谢海燕仍同恩师的后人有联系。在谢式文的孙子谢礼敏远赴南京看望他时,谢海燕寄望后辈要“一切为祖国,全心为人民”,可见其对祖国深深的爱和对后辈的期望。

  心怀家国,坚守大义

民国时期谢式文任达道镇副镇长资料。

  谢式文具有传统中国文人的家国情怀,在风云变幻的民国时期,在日寇入侵、国民党当局的黑暗岁月里,他以铮铮铁骨坚守着民族大义,坚决不与侵略者及伪政府同流合污,以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谢式文热心公益,对家乡文化传统颇为重视。旧时揭阳县城里每年都会举办迎神赛会活动,而作为揭阳县城颇为显圣的两处庙宇——城隍庙和关爷宫更加显示忠义精神,当时他曾为这两大庙宇里的“灯橱”作字画。

  20世纪30年代,广东省内各县先后成立县参议会。奉广东省民政厅令,筹办地方自治,实行自治选举。自民国二十一年(1932)起,谢式文先后两届被公推为第一区达道镇副镇长(相当于今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见《揭阳县政概况》)。后随着宁粤分流及全面抗战,谢式文眼见国民党日渐腐败,遂辞公职,无意仕途。

  在揭阳沦陷的艰难岁月里,日伪政府官员因谢式文为人儒雅,在当地享有名望,多次许以厚禄让其出任伪县府要职,谢式文坚守民族大义,坚决拒绝出任伪职,彰显出了坚定不屈的民族气节。

  风范长存,松柏长青

记者采访谢礼敏(右)。阿 龙 摄

谢式文画作《杖黎何事寻忙去》。

谢海燕赠谢式文之子谢桂林的画作。

  谢式文或许没有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但他用自己的方式,为捍卫民族尊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的故事,风范长存,松柏长青,就像一束闪亮的光芒,激励着后人永远铭记那段历史,保持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与忠诚。

  据谢礼敏介绍,谢式文尤喜画松,爱其坚韧不屈。其学生谢海燕喜爱松柏,很大程度就是受到他的影响。他亦为两个儿子命名“桂茂”“桂林”,很难说与其对松柏的喜爱无关。这不仅是旧文人的喜爱,更是其自身坚韧不屈精神的真实写照。

  谢式文宛如苍劲的松柏,以独特的精神风貌傲然屹立,他的风范长存,化作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他的儿子谢桂林,继承了父亲严于律己、认真做事、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从20世纪70年代在揭阳县二轻经销公司工作,20世纪90年代任经理,经常为揭阳筹集物资跑遍全省、全国经销公司,解决了揭阳乃至整个潮汕地区紧俏的许多化肥、钢筋、水泥等物资,为潮汕地区的生产和建设做出了贡献,获得当时揭阳县政府奖励许厝巷五金二厂后面一套小楼房。

  谢礼敏介绍,由于昔年时局动荡,谢式文的画作全部遗失。谢桂林曾在朋友许连丰家里发现一幅画《杖黎何事寻忙去》,署名正是父亲的名字。许连丰对谢桂林说:“这是你父亲送给我的,现在我把画送还给你。”谢桂林没有拿,后来许连丰还送到家里来。这画现在成了谢礼敏家爷爷唯一硕果仅存的画作。

  谢式文,这位揭阳名噪一时的画家,凭借着对绘画的热爱,对传统国画技法的坚持,创作出了许多作品,培训了包括谢海燕、郑翼之在内的许多学生,为揭阳乃至全国的美术教育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对艺术的执着坚守,他的高尚人格魅力,犹如松柏在寒风中傲然挺立,成为岭东画家精神的一座丰碑。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