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帮助孩子逐步改善“光说不做”的坏习惯。林洁松 摄
□记者 陈伟生 通讯员 何 琳
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面对家长提出要求时总是“好好好”“行行行”“没问题的”一口答应,答应后却不付诸行动,或磨蹭拖延,并总找借口给自己开脱。家长对孩子总是光说不做深感焦虑,担忧这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
面对孩子光说不做,家长该怎么办呢?专业人士认为,家长要保持冷静和耐心,多关爱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尊重孩子的感受并给予积极的回应,以此建立起亲子间信任关系,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探讨有效解决办法,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同时,家长可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计划,制定激励机制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行动力,引导孩子学会时间管理,提升自律性,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行动兴趣,帮助孩子逐步改善“光说不做”的坏习惯。
五主因导致孩子“光说不做”
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光说不做呢?汕头市乐见田心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陈洁婷分析认为,可能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是缺乏动机。孩子可能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对所承诺的事情没有足够的兴趣,口头答应只是为了满足家长或老师的期望,内心并没有真正想要去做的意愿,事后往往会拖延或找借口来逃避任务。
二是自律性欠缺。孩子可能缺乏自我管控能力,导致其口头上虽然承诺会做某事,但实际上无法付诸行动。自律性欠缺可能源于多种原因,如家庭环境过于宽松、缺乏明确的规则和界限,或者自身的性格特点等,长此以往,孩子缺乏自律性的行为模式可能会影响其学习和生活,导致孩子在面对挑战时容易放弃。
三是自信心不足。有些孩子可能自信心不足或认知上的偏差,害怕失败,担心自己无法完成任务或完成后结果不如预期,或者担心因为失败而受到批评或惩罚,从而选择“光说不做”。
四是沟通障碍。由于沟通不畅,孩子可能不知道该如何向家长表达自己的困难和需求,或者觉得家长不会理解自己,孩子可能会为避免与家长产生冲突而选择“光说不做”。
五是缺乏责任感。有些孩子可能缺乏对自己行为后果的认识和责任感,不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可能认为答应的事情并不一定要去做,或者认为即使没有完成也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这种缺乏责任感的行为模式可能与家庭教育有关。
七招帮助孩子改正“光说不做”习惯
孩子无法说到做到甚至光说不做,可能涉及多个心理健康问题,是许多家长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了更好地让家长帮助孩子改正“光说不做”习惯,陈洁婷给出了七个方面的建议。
一、耐心沟通,建立亲子间信任关系。面对光说不做的孩子,家长要保持冷静和耐心,避免过度干涉或指责,平时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多与孩子进行平等、诚实、耐心的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应及时孩子表达关爱,并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根源并一起探讨有效的解决办法,引导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在亲子间建立起信任关系,孩子才更愿意向家长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困惑和问题,才有可能遵循父母的建议。
二、给孩子制定目标与计划。家长应与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规则,确保孩子清楚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家长要给孩子制定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或生活目标,让孩子有方向感和动力;家长应及时跟进和监督,要给予表扬、鼓励、及时指导和帮助等,帮助孩子顺利实现目标,让孩子增强自信心。
三、引导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在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目标与计划的同时,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时间管理,提高效率,帮助孩子树立明确的时间观念,让孩子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增强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激发孩子的行动力;孩子的行动力低往往与日常诱惑有关,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对行为的自我控制,让孩子知道准时完成事情的重要性,并逐渐提升孩子的自律性。
四、制定激励机制。家长要给孩子制定激励机制,合理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可以激励孩子更好地实践承诺,当孩子履行承诺并取得成果时,家长要对其努力和进步及时给予适当的奖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增强孩子的信心和动力;孩子未能履行承诺时,家长也应给予适当的惩罚或提醒,奖励和惩罚要适度、公正、合理;有些孩子光说不做可能是缺乏毅力和耐心,家长要理解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心态,鼓励其勇敢地去尝试和实践,不要害怕失败,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行动力,还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其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家长也可以通过分配适量的家务任务、参与社区活动等方式,让孩子逐渐学会承担责任,在孩子完成任务后,家长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家长也要让孩子懂得承诺的重要性,如告诉孩子“答应了的事情就要努力做到,这样别人才会更愿意相信你”,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明白遵守承诺会让人信任和尊重的道理,并学会承担责任。
六、培养孩子的行动兴趣。培养孩子的行动兴趣是帮助孩子提升执行力的重要一步,如孩子不想学习,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学习中的乐趣点,增强孩子的学习欲望;家长要通过观察,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并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孩子能够主动去探索和尝试;家长也可以通过陪伴孩子一起做一些有趣的事情,让孩子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愿意主动去做。
七、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孩子的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是模仿父母的,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孩子的面前展现出遵守承诺、执行力强和勤奋自律的形象,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承诺孩子某件事,家长一定要兑现承诺,孩子才会相信家长,并学会守信,进而逐步改善“光说不做”的坏习惯,提升执行力和做事效率,养成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