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数昨日集体回调,截至收盘,沪指跌0.80%,收报3346.04点;深证成指跌1.17%,收报10854.50点;创业板指跌1.13%,收报2240.59点。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18968亿,较前日缩量1837亿元。
行业板块涨少跌多,能源金属、汽车整车、风电设备、汽车零部件板块涨幅居前,化肥行业、农牧饲渔、文化传媒、保险、游戏、酿酒行业跌幅居前。
个股方面,上涨股票数量超过1500只,涨停股票数量超过60只。消费电子概念股逆势走强,大富科技等涨停。光刻胶概念股震荡拉升,东方嘉盛涨停。机器人概念股盘中活跃,巨轮智能等多股再创历史新高。算力概念股走势分化,杭钢股份涨停,拓维信息跌停。
行业资金方面,截至收盘,汽车整车、钢铁行业、光学光电子等净流入排名靠前,其中汽车整车净流入8.36亿元。
净流出方面,软件开发、互联网服务、文化传媒等净流出排名靠前,其中软件开发净流出94.83亿元。
对于后市走势,机构纷纷发表看法。天风证券研报表示,1.AI运用带动算力设施需求较快增长,关注建筑板块转型机遇。受算力驱动影响,预计2023~2028年我国IDC行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1.39%,到2028年中国IDC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260亿元,未来市场需求空间较大。2.智算中心建设适度超前,“东数西算”工程加速全国算力网络统筹建设。互联网大厂如阿里、百度、腾讯等,凭借在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的深厚积累,也在积极布局智算中心领域。“东数西算”工程加速全国算力网络统筹建设,截至2024年6月底“东数西算”八大国家枢纽节点直接投资超过435亿元,拉动投资超过2000亿元,“东数西算”预计总成本将达到4000~5000亿元人民币,项目计划投资额过半已到位,我们预计剩余建设对应建安投资金额约272~546亿元,关注算力中心建设需求。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半导体产能扩张和国产替代,在该领域有所布局的光伏设备和材料企业有望受益。2024年12月以来,全国各地披露的重大半导体项目已达70余个,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需求向好。考虑到美国近年来持续加码对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制裁,我们认为长期看势必会带来国内企业加速自主研发和国产替代步伐,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国产化率有望继续提升。我们看到部分光伏设备和材料企业已经在该领域做了积极布局,产品也开始放量,建议关注具备技术、资金等优势的设备和材料企业。
中信建投认为,阿里巴巴CEO吴泳铭表示,未来三年在云和AI的基础设施投入预计将超越过去十年的总和,2015~2024年(自然年),公司资本开支(购买设备与无形资产,不含土地)为3272亿元,意味着未来三年年均用于购买设备的资本开支有望超过1100亿元。阿里将在AI基础设施、基础模型平台及AI原生应用、现有业务的AI转型等三方面加大投入。此外,国务院召开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深化部署会,将AI作为企业十五五规划的重点。我们建议关注一是国产算力产业链,包括GPU、IDC、光模块、交换机、服务器等环节;二是以电信运营商为代表的具备较强IT能力的央企,在加大自身AI投入的同时还能向其他央企赋能。
中原证券表示,2月市场整体震荡上行,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算力等主题大涨,科技股整体表现明显优于其他板块。机械行业里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液冷散热、AIDC等主题大涨,整体是围绕人工智能,以人形机器人和算力建设为两大抓手展开主题行情。建议配置基本面向好,盈利稳定,分红和股息率较高的传统工程机械、高铁设备、矿山冶金设备龙头。主题投资方面建议继续聚焦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以及算力建设相关的液冷散热、AIDC受益的发电机等概念龙头。
华泰证券认为,从目前的估值水平分析,市场仍只是在“纠错”过程中,难言过于乐观。往前看,中国AI产业链的发展及中美关系在多极化世界中的重新校准,或将是驱动市场估值、风险溢价变化的主要因素。而此时,如果周期性行业在加速出清后出现企稳、甚至和中美关系/AI高速发展形成需求和预期的正向反馈,则市场热度不仅有望延续,且可能进一步扩散。综 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