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今年前2个月经济运行…
·中办印发《通知》在全…
·全力打造“一化一海五…
·揭西“三链融合”激活…
·全力推动新时代揭阳人…
·全市古树名木保护率达…
·我市3人获评国家级非…
·千里祭英烈 情暖烈…
·事关育儿、就业、增收…
·这场宣介,让中外企业…
·聚焦主责主业 稳就…
·植树造林正当时 干…
·揭阳市水利局党组成员…
·花开时节满城芳
·起步平稳 向新向好
·2024年我国数字产…
·2月跨境资金呈现净流…
·祖国完全统一势不可挡…
·中方严肃敦促日方在台…
·春光无限好,踏青赏花…
·“揭马爱心酒店联盟”…
·广东成功创建2家国家…
·走过鼋头渚樱花雨
·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
·开启银发旅程新篇章
·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
·思政领航促成长 润…
·法润童心 护航成长
·《人间值得》
·赶赴春日之约
·增强学生法治意识
·青 狮
·预防校园食源性疾病,…
·书写一段跨越百年的诚…
·褶姓何来
·正月初五“弦架开”
·昔日南溪精舍 今时…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221)
昔日南溪精舍 今时观音佛堂

时间:2025/3/18

  在榕城区中山街道东门社区南河边,有一处场所,明代中叶是儒家讲学的地方,到明代后期,成为佛教的观音堂,由儒到佛,时代更迭中藏有怎样的历史文化?

  2025年春,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采访组走进观音堂,去寻访了解从儒学到佛教更迭中的历史经纬,感受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记者 池 妍

  解元之子创办南溪精舍

  南溪精舍是揭阳最早也最有影响力的精舍,它是揭阳第一个供学者讲经论学的场所,为明解元林昕的儿子林继业所创办。

  据清乾隆《揭阳县志》载:南溪精舍,南溪济渡处西偏。解元林昕子继业建。行人薛侃与同时乡贤杨璜、吴继桥、杨惟执、陈璜诸公讲学处。郭凤举、彭一高有诗,见《艺文》。

  据我市地方历史文化专家彭妙艳(1952~2022)考证,南溪精舍的位置,在“南溪济渡处西偏”,也就是现在望江北路东门段南侧天后宫一带。其存在时间,为明正德年间(1506~1521)至嘉靖年间(1566~1622)前期,距今500年左右。因所处南河边,故名。

  创建者“解元林昕子继业”,具体履历不详。我们只知林昕是揭阳县渔湖都西洋村(今榕城区榕东街道西林村)最为知名的乡贤。这位明成化十六年庚子(1480)解元(省试第一名),曾任广信府(治所在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同知(六品),村里人称华明爷。在乾隆《揭阳县志》卷六中,林昕的传略是这样记载的:字宏耀,号钝斋,渔湖人。成化庚子介元。初除昆阳州牧。人未知学,首兴学立师。癸亥(卯),雪灾,复增建之。巨寇杨万钟闻化向化,率伙盗投戈,愿列为编氓。州治东海口屡溢,为浚渠泄之,溉田万计。寻擢广信府丞,复州军之诬役三十六户,民称其惠。冢宰闻名,荐拟佥宪。以疾致仕归,卒。海阳尚书盛端明为之志其墓。盛端明《广信同知林昕墓铭》原文如下:守之正而用之称;进之难而守之定。道之大行,公曰有命。呜呼!公之后人,其将食公之庆。(林昕事略可回看本系列第162站“西林村”)

  子承父业,论学育人

清乾隆《揭阳县志》艺文有林逢春《南溪精舍》诗。阿 龙 截图

  今浙江温州平阳、江西上饶这些林昕曾经任职之处,至今都还流传着林昕勤政爱民的故事。而从其传略中,我们也能了解到,林昕无论是在云南滇池边当知州,还是在广西西江畔当府同知,兴学育才,浚渠灌田,调整赋役,各项政务都处理得有条不紊,方便民众,加上廉洁无私、光明磊落,以至可以感化到为害地方已久的巨寇,让其主动归顺,接受编民,以自食其力。

  据彭妙艳《林继业与南溪精舍》一文介绍,林昕之子林继业似乎没有得过什么功名,但从其创办供应学者讲学的场所可知,应是一位有学问而且热心公益,尤其是思想文化人才培养的乡贤。他所创办的这一揭阳最早的讲学弘道之所,对于王阳明理学在揭阳的传播,揭阳治学之风的兴起,以及人才的秀出,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因此俱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从史料记载中可知,林昕的儿子林继业,也是对揭阳学术推动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功绩与其父媲美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正德丁丑(1517)进士薛侃、正德戊辰(1508)进士杨琠、嘉靖戊子(1528)举人吴继桥、嘉靖丁酉(1537)举人杨维执等都为明代文才或影响及于全国的“潮学”中坚。从这些参与讲学的“同时乡贤”中,足可窥见南溪精舍学者队伍水平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林继业继承父业,为当时杰出学人提供论学育人的场所与条件,对推动揭阳乃至潮州学术的振兴与昌盛,其历史贡献无疑不容低估。

  南溪精舍的出现,正是适应这一社会需要的产物。而在其运营的岁月里,非但本县青年来学,外地也有大量年轻人就读,为潮州地区王阳明理学的传播,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兴学育才,造福桑梓

清乾隆《揭阳县志》古迹对南溪精舍的载述。阿 龙 截图

  《揭阳县志》卷8《艺文》收录有海阳(今潮州市潮安区)举人林逢春《南溪精舍》诗,中有“曾记当时醉此斋,此斋初辟菊初栽;今朝携酒重来赏,醉插黄花笑口开”之句,反映了南溪精舍在学术传播上并非限于一地,而是面向广泛地区的求知者,宛如庐山白鹿书院、潮州中离书院,这是它影响很大的一面。虽然以讲习经学为宗旨的精舍不直接指导研习科举程文,一如今日的许多国学培训班,但毕竟科举以考核儒学功夫为主,而兼及治政与才艺,所以精舍的专修成效,其实也直接助力于有志科考者的水平提升。

  明正德年间以前,揭阳在每科乡试上中式成举人的,大多两三人,最多也就五六人,但进入明嘉靖年间,也即南溪精舍开辟以后,却发生“跨越式”的变化,一改旧时寥落景象。兹转录其概况于下,以见风貌:明嘉靖元年(1522)壬午科5人,包括薛侨、薛宗铠、陈大有、郑大仑、黄鹏等。明嘉靖四年(1525)乙酉科6人,包括解元陈思谦,以及李日森、杨彦诚、翁万达、袁鉴、史载阁等。明嘉靖七年(1528)戊子科7人,包括黄国英、陈宗虞、杨日赞、陈大就等。明嘉靖十年(1531)辛卯科12人,包括解元胡一化、林松、郑一统、黄国卿、陈昌言等。上述各科中许多人后来也还考中进士,并走上仕途,其中薛宗铠、黄鹏、翁万达、林松、郑一统、黄国卿等成为揭阳历史名人。彭妙艳在文章中认为,虽然我们不能断言翁万达、黄国卿等人都曾进过南溪精舍受到陶冶,但是从其理学成就以及交谊等加以考察,则完全可以肯定他们受过南溪精舍讲学诸人的深刻影响。

  这就说明,林继业创办的南溪精舍,非但在王阳明理学的传播上作出贡献,在人才造就,提升本地文化品质与声誉上,也发挥了重要推助作用。早在南宋,就有学人称誉“揭阳多士天下都”,但是元朝以后,由于受到各种社会原因的掣肘,而产生疲软的状态。及至明嘉靖初年,由于县学的振兴,以及像南溪精舍这类民间学术机构的助力,从而使颓靡的学风得到“逆袭”,人才之盛应运而生,揭阳文化之乡的旗帜得以再度迎风飘扬。乡贤造福乡里之功,由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时至今日,尤灿然可风。故可尊其为乡贤造福桑梓的典范。

  古址新景,多次重修

观音堂位置图。阿 龙 制图

观音堂大门。池 妍 摄

清孙奋扬“慈云禅寺”题额。阿 龙 摄

  到了明末,盛极一时、集潮学巨擘于一堂的南溪精舍逐渐沦于寥落,最终走向荒废。至清乾隆《揭阳县志》编修时,已成为古迹,编载于卷一的“古迹”中,证明其时,已不复存在。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揭阳知县潘应龙择地在东门外沙洲上,也就是南溪精舍遗址,建起了一座观音堂。

  观音堂,又称观音阁、慈云禅寺,位于东门榕江南河义安渡口边。据资料记载: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揭阳知县、临川进士曾应瑞主持重修,乡绅郭之奇、黄奇遇、宋兆禴等参与相关的策划捐资工作,主要是补建观音阁等主体建筑。明崇祯二年(1629),揭阳知县慈溪进士冯元飚主持第二次重修,乡绅郭之奇、宋兆禴等继续协助,主要是对配套建筑的完善。清顺治十二年(1655),郑成功部攻打揭阳城时,曾在观音堂附近垒架炮,轰炸揭阳城。

  清代,观音堂又进行了多次修建:主要有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揭阳知县江夏人蔡端主持第三次重修,乡绅士举人陈廷国、黄仕魁等参与相关工作。清康熙六十一年(1721),揭阳知县山阴人孙公瑜率乡绅王宗昌、举人佘元起、孙耀祖、郑匡夏等进行第4次重修,并购寺田40余亩以事供养。清乾隆十五年(1750),揭阳知县、浙江钱塘人顾彝率乡绅进士黄世杰、孙奋扬等对观音堂进行扩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易名“慈云禅寺”。

  民国二十二年(1933)12月1日,观音堂旁开辟了新埠头市,又于周围开辟苗坊(圃)“耕翠耘绿”,风景胜于旧日。

  1959年,揭阳华侨中学扩建,观音堂被改为学生宿舍。

  1983年,经揭阳县人民政府同意,观音堂得以重建。

  重修后的观音堂作为揭阳具有明代宗教建筑特色前殿(堂)后阁的历史遗存和慈善文化发祥地,对研究揭阳历史和社会变迁有着重要的价值。1997年12月,经市宗教局批准登记,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

  历史悠久,声名远播

观音堂地处江边绿化带,景观幽静。阿 龙 摄

许仲雄(左)接受采访。阿 龙 摄

  观音堂地理位置优越,江水环绕,潮汐有序,碧浪粼粼,俨若普陀之境;周围则绿树掩映,红花呈妍,景观幽静,自然环境良好。

  站在观音堂门口,抬眼望去便可以看到高高悬挂的门额“慈云禅寺”4个大字。观音堂为三进式建筑,两侧有火巷。首进开三山门,为全石结构。前两进建筑为传统土木结构,装饰有石雕木刻,贴金施彩,富丽堂皇。为壮揭阳县城之形胜,三进建为五层混凝土结构楼阁。观音堂现任堂主许仲雄向记者介绍,观音堂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属于揭阳地区明清时期同类建筑的中上规模,一定程度反映了揭阳的经济实力和建筑水平。历史上,此处为小岛所在,附近有天后宫、絜园、赐书楼等人文建筑,文化氛围浓厚。

  许仲雄说,观音堂是具有明代宗教建筑特色前殿(堂)后阁的文化遗存,故此,有些文献称之为观音堂,有些则称之为观音阁。重修后保存的乾隆时期本地进士黄世杰、孙奋扬所题的“慈云禅寺”“流分南海”等匾额,有清光绪十八年的玉石香炉、民国三十七年揭阳慈云禅寺“佛寺证书”等,这些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是研究乾隆时代揭阳书风的实物标本。

  据了解,观音堂的创建、重修与供养,有着揭阳名宦潘应龙、冯元飚、蔡端等的主持,揭阳乡贤郭之奇、宋兆禴、佘元起、郑匡复、孙奋扬、黄世杰等多人的先后参与,浓缩了揭阳公共建筑兴建的历史背景,特别是在构建地方社会稳定中官民合作的特点与表现,对于研究潮汕社会进步、文化建设的推进,民俗的导引等,有着重要意义。

  观音堂僧饶平人海德在住持该堂期间进行的揭阳、潮州两次大规模收尸活动,得到了政府的高度肯定,使之成为颇有区域影响力的揭阳慈善事业的发祥地,慈济事业的开山祖。

  观音堂与南浦渔歌景区相邻,临江绿化带,楼台参差,梵音袅袅,景观幽静。“目前,我们正在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继续加强机构队伍和制度建设,使保护、管理更有力,更有序,更科学。拟发动善信捐资,邀请专家指导、规划、设计,恢复观音堂内部及周边人文环境,提升观音文化和慈善文化的建设与研究,使之成为岭南水城一处集靓丽风景、丰富人文的文化旅游区,同时为广大善信提供一个优美、宁静的信仰平台和精神家园。”许仲雄说。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