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器是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成的器皿或器具。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十分发达,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而著称于世。铜器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各种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战国铜甬钟
通宽 18.3cm,通高36cm,甬钟柄4cm,厚11.7cm
惠来县博物馆藏
1979 年 7 月在惠来县华湖新厝村出土。钟体上窄下宽,平顶,横截面为扁圆形。甬部为圆柱形,略残,中一周凸起,一侧有环耳。钲、篆间及舞部饰勾连雷纹,两面各铸三行共十八枚乳丁。造型与纹饰精美。

战国铜钺
长 9.5cm,宽 9.6cm,高 2.4cm
揭阳市博物馆藏
揭东区云路中夏面头山墓葬出土。斧形,长方銎,宽体,微束腰,器身中部有较大的长方形穿孔,刃部较平,正锋。造型简朴。

战国铜钺
高7.6cm,刃宽6.8cm
揭西县博物馆藏
揭西县坪上新榕赤岭埔出土。长方形銎,銎口弧凹。器身扇形,两侧外斜,弧刃,正锋。


东汉四蛙铜鼓
通高61.5cm,鼓面直径72cm,腰直径57cm,底直径66cm
惠来县博物馆藏
1982年惠来县神泉“港仔”海滩出土。鼓面平面,近缘处塑有四只蹲蛙,略有残损。胸、足较直,腰部弧收内束,附有两对环形耳。鼓面以一弦分晕,内晕为太阳纹,有尖细的十二芒,光芒呈放射线向周边散展,外晕同心圆之间填有折线,圆圈、平行线、羽人等图样。体形均称,纹饰精美,蹲蛙生动。
蔡幼芳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