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玲
历史跨学科教学是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以历史学科为核心,整合其他学科,通过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补充,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历史跨学科教学展现出显著优势,日益受到关注。
一、历史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
(一)落实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版)》指出,要加强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并在课程内容中增加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历史跨学科教学避免了单一知识灌输,强调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增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性,体现了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学习的有机结合。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历史跨学科教学通过多学科协作分析现象、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向未来所需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意识等。相关研究表明,跨学科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在思维与能力等方面显著优于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学生。
二、历史跨学科教学的实践路径
历史教师应积极采用跨学科教学,挖掘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契合点,科学设计教学方案,落实核心素养。以下以笔者在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对《中国近代史》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教学为例,谈谈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希望能为优化历史复习课教学提供教学参考。
(一)历史与地理结合,构建时空框架
历史教材中地图的运用常涉及历史与地理的结合。本单元在讲述“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时,笔者要求学生通过大别山地图理解开创根据地的重大意义。从地图中可见,大别山位于安徽、湖北、河南三省交界,威胁南京、武汉,直接冲击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和江南统治区,迫使国民党将主力从重点进攻的陕北、山东战场回撤。这一行动不仅缓解了共产党在陕北、山东的压力,更将战线从内线转向外线,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局,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为何评价“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历史与地理结合,让学生在具体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有利于构建清晰的时空框架,落实核心素养。
(二)历史与道法结合,厚植家国情怀
复习课中,单元整合至关重要但实施难度较大。第七单元包含两课内容,如何实现整合?笔者将历史与道法结合,以“‘民心’何以是胜利的关键”为主题重构单元,下设三个子目:一、民心所望——重庆谈判;二、民心所向——人民解放战争;三、民心所盼——土地改革。通过对比国民党反动统治违背民意与共产党维护人民利益、顺应民心的举措,展现共产党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必然性。“民心” 主线贯穿单元,既精炼了复习内容,又通过与道法学科的结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共产党为何能胜利”“共产党为何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将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情感深植学生心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历史与美术结合,活化历史叙事
漫画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历史情景,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通过思想深度揭露历史本质。学生观察漫画时,可提升想象力、引发情感共鸣、塑造价值观。本单元复习中,笔者设计了以漫画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包含“漫画时空”“漫画学史”“漫画求源”三个环节,穿插华君武的《囊中物》《上帝救我》《一触即溃》,张仃的《关起门来打死狗》,芳山的《人民翻身兴家立业》,萧朗的《望你披红戴花地回来》共六幅漫画。这些漫画贴合课程内容,学生通过图画形式复习文字知识,活化了历史叙事,并从漫画赏析中归纳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传递正面价值。
此外,本单元复习还可与语文八年级上册毛泽东撰写的《消息二则》结合,或通过课后知识拓展《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曲来历与音乐学科结合。具体选择与哪个学科结合,需立足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造。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历史教学正从传统单一学科教学向跨学科整合教学转变。历史教师需紧跟时代趋势,拓宽知识视野,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实现历史教与学的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