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将出席中国-拉…
·让胜利的光芒照亮人类…
·揭阳双拥:军人成为社…
·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
·凝聚志愿力量 共建和…
·呈现非遗之美 讲述…
·情景剧《狮王争霸》正…
·精雕细琢提升“颜质”…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
·从宏观调控看中国经济…
·助力人才与岗位“双向…
·深化资源整合 共促…
·主动对接破解果农销售…
·推动“互联网+医疗健…
·银晖宣讲之星
·变压器突然起火,消防…
·扮雅发型 愉悦心情
·网店“托管”运营不佳…
·以糖为墨绘出甜蜜画卷
·兴·揭阳
·世界防治肥胖日:胖娃…
·前四月全国铁路建设高…
·普京提议无条件重启俄…
·各地开展活动迎接全国…
·美对华“脱钩”代价将…
·巴方对印度侵略行为作…
·巴基斯坦否认印度对巴…
·防灾减灾知识问答
·四款豪华中型车受普通…
·我国消费链条正持续向…
·8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
·魏牌全新高山开启预售
·阿维塔06正式上市
·潮剧:清音绕梁600…
·华丽繁缛 精美绝伦
·艺术下乡,要“种戏”…
·前贤听政堂 后学会文…
·漫游水库
·林翠映烟霞
·未送达的话语
·睡美人(外一首)
·金银花的夏天
·处处山樱花压枝
·雷浦:六娘故里,广东…
·第四部分 玉器(2…
·大船慢返身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艺术下乡,要“种戏”更要“种心”

时间:2025/5/12

  王志高

  “来到宁波,我被这座城市的‘诚意’与‘包容’打动,也希望能尽自己之力,反哺宁波。”王鑫鑫说。王鑫鑫是宁波财经学院表演系教师、浙江省首批文化特派员。从烟台到宁波,他将自己的舞台从剧组片场搬到田间晒谷场,从高校讲台延伸到渔村课堂。“戏剧也可以是点亮乡村的一盏灯。”王鑫鑫说。

  王鑫鑫的实践展现了一种可贵的“双向奔赴”。一方面,他将专业资源引入乡村,让留守儿童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自信,让渔民在方言朗诵中感受表达的快乐;另一方面,乡村也反哺了他的艺术创作,晒谷场的即兴舞台、渔网编织的幕布,恰恰是城市剧场里稀缺的鲜活素材。这种互动揭示了一个深层逻辑:艺术下乡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彼此滋养的过程。真正的乡村美育,不能止步于“送戏”,而应追求“种戏”——让艺术成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现实中许多艺术下乡活动仍浮于表面。有的团队将演出视为“完成任务”,锣鼓喧天过后,乡村重回寂静;有的课程设计脱离实际,教孩子跳芭蕾、演莎剧,却忽略了方言快板、地方戏曲等本土艺术形式。这种“高空作业”式的美育,看似热闹,实则难以扎根。王鑫鑫团队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抓住了“在地性”——用方言朗诵《海燕》,让“小红军”的故事连接红色记忆,这些设计让艺术与乡土产生了化学反应。其实,乡村不需要艺术的“施舍”,需要的是能与土地对话的创造性转化。

  要让艺术真正点亮乡村,还需破解三个难题。其一,避免“季节式扶贫”,暑期支教固然可贵,但美育需要持续性,能否建立乡村艺术辅导员的长效机制?其二,警惕“精英化倾向”,美育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演员,而是唤醒感知力,课程设计应减少表演技巧的灌输,增加生活观察与表达。其三,挖掘“本土基因”,与其照搬城市剧场模式,不如与“守”艺人合作,将当地生活日常变成戏剧素材。正如王鑫鑫所说:“我们不仅教孩子演戏,更教他们‘看见生活’。”乡村美育的目标,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发现自身文化的力量。

  从王鑫鑫的故事延伸开去,艺术下乡的深层意义在于重塑文化自信。当渔民大嫂站在台上用方言吟诵时,她传递的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被看见”的尊严。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精神。那些藏在老人口述史里的村庄往事、孩子们即兴创作的田间小品,都是值得珍视的文化资产。艺术在此刻成了纽带,连接起城乡之间的理解与尊重。

  宁波的“神奇引力”不仅吸引了王鑫鑫这样的文化播种者,更孕育了一片让艺术与乡土共生的土壤。当更多人以“种心”而非“打卡”的心态参与乡村美育,我们终将看到:晒谷场上的每一次即兴表演,都是对乡村文化力量最生动的诠释。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