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是大自然的晶莹结晶,颜色鲜艳,光泽灿烂,坚硬耐久,普遍被雕刻成装饰品或工艺品。在古代,人们认为玉石是光荣和幸福的化身,刚毅和仁慈的象征,更被视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不少人把玉器作为家传之宝或定情信物,甚至认为是君子的象征。直至今天,玉石依然被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丽的人们所喜爱。

明雕蟠螭龙纹青玉带钩
长 16.50cm,宽 2.40cm,高 3cm
揭阳市博物馆藏
青玉,琵琶形,钩头为回向微昂龙首,钩腹浮雕一爬行蟠螭,蟠螭与龙两首相向。钩腹背面有一钮。整体刀工细腻,线条生动流畅。

清红木镶嵌“八宝、寿字”纹白玉如意
通长 88cm,通宽 10.3cm
普宁市博物馆藏
三镶式如意,柄为红木质地,呈扁平形,狭长略弯曲。柄首、柄腰、柄尾分别镶嵌椭圆形和圆形白玉块,玉块雕刻“八宝”“寿”等纹饰和文字。木柄表面满刻“万不断”纹。尾部后侧系棉纱尾坠。材质精良,造型精美,纹饰刻工精细,为如意佳品。如意是吉祥物,起源较早。明清时期,如意从实用逐渐转向为一种艺术陈设品,供人欣赏。

清汉白玉雕灵芝如意
长 47cm,宽10.5cm,厚 6.5cm
揭阳市博物馆藏
汉白玉雕琢,石质细腻温润。整器以灵芝造型,采用浮雕与局部镂雕相结合手法。首部雕一大灵芝,柄雕十多朵小灵芝,柄中部拱起,造型美观。尾部有一孔,用以系穗。整体打磨光滑,工艺精湛,彰显出典雅华贵的气息。

清玉鱼
长 12.5cm,宽7cm,厚 2.8cm
揭阳市博物馆藏
运用圆雕手法,雕琢鱼搏击海浪、悠游自在的形体,寓“吉祥如意”。雕工精美,线条清晰,纹饰自然生动。清代鱼形玉器是众多玉器中最为常见的形象之一。“鱼”与“余”谐音,表示“连年有余”。
蔡幼芳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