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将出席中国-拉…
·让胜利的光芒照亮人类…
·揭阳双拥:军人成为社…
·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
·凝聚志愿力量 共建和…
·呈现非遗之美 讲述…
·情景剧《狮王争霸》正…
·精雕细琢提升“颜质”…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
·从宏观调控看中国经济…
·助力人才与岗位“双向…
·深化资源整合 共促…
·主动对接破解果农销售…
·推动“互联网+医疗健…
·银晖宣讲之星
·变压器突然起火,消防…
·扮雅发型 愉悦心情
·网店“托管”运营不佳…
·以糖为墨绘出甜蜜画卷
·兴·揭阳
·世界防治肥胖日:胖娃…
·前四月全国铁路建设高…
·普京提议无条件重启俄…
·各地开展活动迎接全国…
·美对华“脱钩”代价将…
·巴方对印度侵略行为作…
·巴基斯坦否认印度对巴…
·防灾减灾知识问答
·四款豪华中型车受普通…
·我国消费链条正持续向…
·8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
·魏牌全新高山开启预售
·阿维塔06正式上市
·潮剧:清音绕梁600…
·华丽繁缛 精美绝伦
·艺术下乡,要“种戏”…
·前贤听政堂 后学会文…
·漫游水库
·林翠映烟霞
·未送达的话语
·睡美人(外一首)
·金银花的夏天
·处处山樱花压枝
·雷浦:六娘故里,广东…
·第四部分 玉器(2…
·大船慢返身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雷浦:六娘故里,广东名村

时间:2025/5/12

  雷浦村位于榕城区炮台镇区,距炮台镇机关办公大院700米,有人口400人,隶属新市村。

  雷浦是广东名村,有着800多年的历史,是炮台镇创村较早的村庄之一,比周边的桃山、石牌、新寨都要早。潮汕百姓耳熟能详的苏六娘故事,就出自雷浦。

  2025年谷雨前夕,记者前往雷浦村,探访这个广东名村的历史文化。

  风景秀美的苏厝村。

  苏六娘故居。牌匾为王兰若所题。本文配照除署名外均为 林碧鸿 摄

  潮剧《苏六娘》花园订约登上2024年央视春晚。资料图片

  雷浦村口村名石碑。

  □记者 蔡逸龙

  村名寓意天地合一

  苏钦盛,雷浦人,退休干部,曾任揭东县机关部门党委书记,《雷浦苏厝两村世系族谱》一书主编。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雷浦村参观。

  我们驱车从国道G206线来到炮台镇区镇安街,大街挂着一些苏六娘戏剧元素和文字标识,当地正在打造苏六娘故里文化。汽车转入村道东南行300米,就来到雷浦村的东寨门口。据苏钦盛介绍,近年,村里专门在村道竖起了一块大石,请外出乡亲泐书“南宋古寨雷浦”大字。

  据桃山乡亲谢少波《桃山史志》书稿载:雷浦是今炮台较早开基创乡的村庄,比周边的桃山、石牌、新寨都要早。南宋时潮州海阳鹤陇(今潮州市潮安区凤塘镇后陇)人苏崔绵在桑浦山西侧的榕江之滨挑选了一块“鹰地”建立府第,又请潮州刺史起名为雷浦。

  苏钦盛解读雷浦这个村名,认为:雷为天神护一方平安,浦为桑浦的灵气,雷浦寓意天地合一,堪称完美。

  雷浦又有荔浦的别称,又再俗称吕浦,雷、荔、吕3字近音且揭阳话声母相同,有可能是邻近群众在称呼雷浦时的误读转音。雷浦人大概不太拘泥于异读转音,因此,一村3名的现象就一直留存多年。记者在清乾隆《揭阳县志》的桃山都图和《卷一·都鄙》上查到,村的名字均署为“吕浦”,注“距县四十里”,与邻近的炮台埠,距县城的里程完全相同。这说明,清代官方给予的地名为“吕浦”。

  南宋州官后代来此肇基

  那么,南宋时期来此创村、并请潮州刺史将村命名为雷浦的苏崔绵,原籍哪里?有何背景能劳请州官为新落居地命名?

  据炮台镇苏厝村外出乡亲、企业家、福达集团副总裁、榕城区政协委员苏少波考证,苏崔绵原居住于潮州海阳县大和都鹤陇,是苏氏入潮的第四代,其曾祖父、苏氏入潮始祖为南宋潮州宣教郎苏孟容(1086~1160)。

  苏少波为考察潮汕苏氏来源,曾到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苏氏芦山堂寻访。芦山堂是苏氏的堂号,因苏氏聚居地之北有葫芦山,故名。苏孟容,字本桂,号象崙(lún,揭阳话lung5(轮),1955年崙崘两字作为侖的异体字停用,1956年侖简化为仑,但历史人名除外),福建路泉州同安县(县治在今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道)人,生于北宋神宗元丰八年十二月十六日(1086年1月14日),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六月初二日,享年76岁(传统阴历年)。

  苏孟容是苏氏芦山八世,他的祖父是北宋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苏颂,父亲是温州知州苏携。他自己曾任兴化州(今莆田市)右修职郎、两浙转运使司。南宋高宗年间,调任潮州宣教郎,自此入粤,居住于州城北廓的衙署区。

  苏孟容自此在潮州做官,成为苏氏入潮始祖。

  苏孟容长子苏茂(鲁詹),曾官承事郎、严州(治所在今浙江省杭州建德市梅城镇)观政,后来从州城北廓迁入海阳县大和都鹤陇肇基。苏茂之子苏资始有三子,长房苏佾斋,后分迁县内枫洋村(今属潮州市潮安区古巷镇)开基。

  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苏资始次子苏丙舍见枫江支流玉带溪围绕乡里,似锦带缠身,是个宜居宜业的好地方,故而在溪水相聚的宅下溪起厝定居。自此,苏氏以此地为中心繁衍生殖,向潮汕各地开枝散叶。

  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苏丙舍之三弟苏崔绵选择到西南方向的揭阳县榕江边定居。苏崔绵的曾祖父、祖父都是地方官,也曾在州城北廊衙署区居住,与州官有往来,请州官到选定的落居地来看一看,帮忙起个好名字,也就顺理成章了。

  至此,苏资始三子分迁枫洋、鹤陇、雷浦三地。

  苏六娘故事成为潮汕版梁祝

  苏崔绵从海阳鹤陇迁入揭阳雷浦定居,他生育有6子,村里的屋舍格局即以六房营建,分为六房,整个村落建于雷浦溪的北、西岸,即村子南面和东面有雷浦溪水绕过。村建有东西南北4个寨门,长房居北门,三房居西门,其他房居南门至东门之间。今天,雷浦留存5个厅头(长房厅、三房厅、四房厅、五房厅及东门厅,六房无厅),房厅样式基本保留最初的格局。

  明清时期,五房在村里竖起旗杆石,至今犹存。据村里的老人讲,长辈们口口相传下来,说是曾有3个苏氏后代高中进士(也有一说是一名进士和两名举人),因此竖旗杆石以示荣耀。

  但世人对雷浦苏氏的熟知,莫过于民谚“爱食好鱼金针鲳,爱娶雅牡苏六娘”,以及苏六娘的爱情故事。

  明弘治年间(1488~1505),雷浦村四房厅有一员外名曰苏士,富甲一方。其膝下一女,唤作苏六娘,她天生丽质,聪明敏慧。因自幼寄读潮阳西胪舅舅家中,与表哥郭继春互生情愫,爱慕陡增。苏员外因往潮州打官司,把六娘许配给饶平浮滨新浦村杨书办之子杨子良。六娘为反抗封建婚姻,以死拒婚,酿成悲剧,虽为壮烈,但却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

  清代揭阳桃山名儒谢鍊(liàn,揭阳话liang7(练),1955年被列为煉的异体字停用,1956年简化为炼,但历史人名除外)撰写《苏六娘歌并序》对苏六娘反抗封建礼教给予高度评价,肯定了青年人对忠贞爱情的追求,扭转了对苏六娘事件的看法。自此,苏六娘成为一个正面的艺术典型人物,潮剧《苏六娘》成为梨园长盛不衰的瑰宝。“杨子良讨亲”“花园订约”“桃花过渡”等折子戏更是家喻户晓。“杨子良讨亲”折子戏中有句台词“过了七星桥,看到雷浦个城墙”,说的便是过了今市头岭头官路上的七星桥,沿着官路,过桃山驿,过腰龟桥便到雷浦了。

  今雷浦东门外有石板桥跨雷浦溪,传说苏六娘和桃花常到桥上观赏桥下游过鱼儿。

  2007年4月11日,“苏六娘传说”被列入揭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苏六娘故居被揭东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苏六娘传说”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年,98岁的炮台塘边村著名国画大师王兰若老先生为雷浦苏氏四房厅亲笔题书“苏六娘故居”。

  2024年除夕,潮剧《苏六娘》中的“花园订约”登上央视春晚,将苏六娘的故事广为传播。

  雷浦四房后代创设雷浦新乡

  及至明初,雷浦苏氏经过七八代人繁衍生殖后,人口增多。雷浦八世苏龟川、苏天石两兄弟遂迁到村东南侧榕江支流西溪的东南岸、地美都的最西端创设新村,因从雷浦迁出,将新落居地命名为雷浦新乡。后因全村均为苏氏一姓,周围群众以姓名村,称之为苏厝,雷浦新乡逐渐成为别称。

  明嘉靖六年(1527),揭阳乡贤薛侃倡议开挖西溪源头区山地连通桑浦山东麓的洲溪,两溪连通后,新溪名以薛侃号中离命名。雷浦和苏厝便成为中离溪下游榕江口的村落,虽然分属桃山、地美两都,但两地苏氏族亲每年都在中离溪和榕江上举行龙舟赛,敦睦乡谊。

  据苏少波透露,在与宗亲了解苏氏历史时得知,在风雨飘摇的民国年代,苏厝村曾遭遇悍匪的搅扰,几乎面临灭族危机,彼时的村长果断向鹤陇支宗的族亲发出求助信号。令人感动的是,长房枫洋、二房鹤陇的苏氏宗亲,均迅速作出反应,火速驰援,最终顺利化解危机。

  据苏少波介绍,其实苏姓在炮台不仅生活于雷浦和苏厝两地,兴盛时期的雷浦,人口有2000多人,新丰、新寨、枫溪、凤前,乃至地都青屿等村,都有雷浦人的聚居地。当时,新丰建有派头十足的雷浦花园,新寨、枫溪、凤前、地都青屿均建有苏氏祠堂,部分祠堂遗迹仍保留至今。

  行政分属两村,联宗情谊不断

  明清时期,雷(吕)浦村隶属桃山都,苏厝隶属地美都。民国时期,雷浦村属第二区桃康乡,苏厝隶属第二区三略乡,两村同在一个区中,却隶属不同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二区改置为桃地区,雷浦属见龙农会,后改属新市乡,苏厝隶属三和乡。1958年,炮台人民公社设立,两村均隶属炮台公社,雷浦隶属新市大队,苏厝隶属石牌大队。尔后,县、公社、大队三级历经区、镇、村不同名称建制,雷浦和苏厝均作为自然村,分别隶属于新市和石牌两个行政村。两村人口,雷浦400多人,苏厝800多人。

  如今,在城镇化的建设中,雷浦和苏厝均成为炮台镇区的一部分,两村居民步行十几二十分钟,均可以到达镇机关办公大院门口。国道边耸起了鳞次栉比的楼房,原来的田园也逐渐为商住小区、企业厂房所替代。2024年,国道G206线改线建设工程从苏厝经过,苏厝的城镇化进展步伐加快。

  雷浦村虽然比周围其他村落创乡时间早,但与邻村关系一向友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几户桃山谢姓村民迁入雷浦定居,一直与苏氏和睦相处,视雷浦为家乡。据苏少波透露,每年雷浦村举办民俗活动,谢氏村民均乐于参加。雷浦村也有几户人家在民国时期和解放后迁居至桃山见龙、乌门楼,均发展得很好,有的还担任三和大队(今桃山村三和经联社)的主要负责人。至今,雷浦与乌门楼、见龙传承了先祖睦邻传统,红白事均有往来。

  2015年雷浦村成立了苏六娘故居修缮工作理事小组,在这份5人名单中,就有一席特意留给本村谢姓村民。苏少波对此十分感慨:与邻里和睦相处,几百年如此,实属难得!他说,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雷浦村、苏厝村的世系源流,不仅激励着后辈们砥砺前行,同时也警醒我们,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如果没有慎终之心,敬终之志,就会滋生懈怠情绪,或者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或出现颠覆性错误,结果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