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凯娜
当前的就业形势,使得完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实践工作变得刻不容缓。高中三年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学生在此阶段面临诸多关键决策。这需要学校教师引导学生在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深入了解自身特长、能力、性格与气质特点,在未来择业时将个人特长与社会工作需求相结合,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同时,学生应基于自我认知,学习生涯决策方法,明确个人成长目标,提升行动执行力。
一、高中各年级生涯规划的认知、探索与决策
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生涯规划与决策需建立在充分且深入的自我了解之上。学校围绕生涯规划教育主题,为高一年级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特长、能力、性格与气质,在巩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制定目标,做好未来规划,并组织学生动手制作未来生涯规划图。为更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职业认知情况,以保障生涯规划教育顺利开展,学校多次对高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依据调查结果,设计并开展《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及科学选科》《我的青春不迷茫》主题班会。班会结束后,让学生签署“契约书”,并在契约书背面填写详细的目标执行表,使规划更加明确具体。同时,让学生自主寻找“契约见证人”监督自己,见证目标完成情况,见证人签字后将契约书上交班主任,以此有效推动学生将规划付诸行动。这些举措助力学生从思想层面深化自我认知、明确需求,从计划层面进行对比分析、做出合理选择,从行动层面持续付出努力、增强自身竞争力。
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发展需求,学校致力于帮助学生坚定已做选择,充分发挥优势特长,激发学习兴趣。为此,设计开展了《让梦想照进现实》《管理时间,养成习惯》《自信让我勇敢面对高中生活》三个主题班会。班会活动的有效开展,激发了学生对人生目标的深入思考,促使学生为实现目标积极行动,取得了良好的生涯规划教育效果。
针对高三年级学生,学校以引导学生探索专业方向、点燃高考奋斗热情为目标,开展《专业探索》主题班会。通过班会,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高校专业设置情况。班会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对特定专业门类进行深入探索,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资源与途径,全面了解相关专业信息,并撰写《小组专业探索报告》。此外,教师还指导学生了解多元化大学入学途径、高等院校专业详情、就业前景以及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等内容,引导学生妥善处理个人兴趣特长、社会需求与家庭期望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选考科目与大学专业志愿,助力学生在学业规划与生涯选择方面做出科学决策。
二、对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实践探究的展望与建议
通过上述生涯规划教育活动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以下展望与建议:
第一,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应将生涯规划教育与普通教育有机融合,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构建系统化、常态化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第二,学校、家庭与社会需协同合作,积极为学生提供最新职业信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身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能力优势、特长以及价值观等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目标。
第三,教师在做好专业课教学工作的同时,应广泛涉猎职业生涯探索相关知识,将生涯规划教育自然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并主动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与帮助。
第四,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在认真学习文化课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探索和规划个人职业发展与人生道路,树立明确的理想与目标,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课余时间,应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与同学、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交流,从中获取有益信息与支持,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与动力。学生要主动、深入地探索生涯规划,避免仅停留在对职业的初步认识与情感体验层面。
总之,生涯规划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应始终贯彻理性且多角度引导的教育理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避免为规划而规划。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整合家校与社会资源,持续探索创新。相信经过不懈努力,生涯规划教育定能为学校特色教育发展增光添彩,为学生的人生道路指明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