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轻松惬意渐成过往,新学期的铃声即将敲响。如何帮助学生摆脱“假期拖延症”“作息混乱”等问题,从松弛的“假期模式”顺利切换到专注的“上学模式”?我市一线教师分别针对小学生与初中生特点,从作息、学习、规划、情绪等方面,给出了实用且易操作的“收心”指南,为新学期“软着陆”保驾护航。
□记者 洪炯珊
调整状态,从“假期模式”平稳切换到“上学模式”
揭东区云路镇北洋小学教师谢秀华:度过了一个轻松自由的暑假,同学们即将迎来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学期。每当此时,如何帮助孩子从“假期模式”顺利切换至“上学模式”,成为许多家庭关心的焦点。如何告别假期的闲适,让自己从容、自信地重返校园?揭东区云路镇北洋小学谢秀华为学生们准备了一份“收心”指南,帮助同学们奏响新学期的前奏曲,实现完美的“软着陆”。
假期的生物钟往往是“夜猫子”和“小懒虫”的模式,突然的切换会让身体感到不适和疲惫。因此,“预调整”至关重要。建议大家在开学前一周,每天将睡觉和起床的时间提前10~20分钟,逐渐向开学时间看齐。同时,合理安排饮食,减少高糖、高热量等食物的摄入,让身体提前进入“开学”状态。身体的好状态是高效学习的基础哦。
学习方面,同学们此时要拿出自己的假期任务清单,进行一次全面“盘点”。无论是书面作业、实践报告还是阅读任务,都进行认真检查,查漏补缺。完成作业不仅仅是给老师一份答卷,更是对自己学习责任心的考验。暑假生活是轻松自在的,要跳转到高度紧张的学习状态,就需要“预热”。同学们可以每天安排一段固定的“静心时间”,比如上午9点到10点,远离电视和手机,写作业、看书、练字、画画等等,也可以去图书馆或书店走走,感受一下学习的氛围。这个过程能有效地让躁动的心沉静下来,找回静心学习的状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谢秀华告诉同学们:“新学期是新的起跑线,拥有清晰的目标会让你动力十足。”她建议同学们花一点时间,和家长一起制定一个新学期的计划。清晰、可行的计划,就像一幅导航地图,能让你在新学期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大目标可以细化成小目标,这样执行起来会更有方向感。她还建议同学们给自己营造一个开学仪式:整理书包,清洗校服,准备书皮、姓名贴、整理笔袋等等。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能向你的大脑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快开学了,我已经准备好了!”同时也可以和同学、好友联系一下,聊聊假期的趣事,分享对新学期的期待。这种积极的社交联系,会让我们对重返校园充满渴望。
“同学们,收心不是一个沉重的任务,而是一次积极的自我调适,是一次从‘休养生息’到‘整装待发’的战略转换。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同学们整装待发,快乐起航!” 谢秀华说。
找准节奏,用行动拥抱开学
揭东区锡场镇世德初级中学教师黄彩旋:很多同学把“收心”理解成一夜之间从松到紧,揭东区锡场镇世德初级中学教师黄彩旋认为,“收心”更像乐队调音,要先定节拍,再逐步合拍。对于初中生来说,开学在即,与其和焦虑较劲,不如用几件可执行的小事,把身心拉回学习状态。
她建议同学们,首先要从作息入手。高效的学习离不开良好的作息。早上,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起床,吃一份富含蛋白的早餐,安排一段时间静心学习;晚上提前一小时关闭电子设备,做些拉伸、阅读或简单收纳。针对入睡困难的同学,可用“渐暗灯光+固定就寝仪式”催眠。即便只剩三天假期,也可以做一版“72小时加速”:第一天把睡觉时间提前30分钟,第二天再提前30分钟,第三天按校时作息完整走一遍。
其次,要给大脑“预热”。挑上学期最容易丢分的两三个知识点,做一轮错题回看,再翻一翻新学期目录,给自己画一个“开学第一周会学到什么”的路线图。每天做两到三组25分钟专注学习(中间休息5分钟),不求多,但求当日完成打卡任务。找一个同学互为监督伙伴,互发当日计划与成果,增强兑现感。同学们可以通过写一张“第一周目标卡”,从“假期自由”换挡到“目标驱动”。“目标卡”包括可量化的学业目标(例如完成两章预习、英语背诵60句)、可执行的习惯目标(如按时就寝、每天30分钟运动)以及具体的社交目标(如向三位新同学打招呼)等,目标别求大而全,关键是能在第一周收获“做得到”的正反馈,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黄彩旋认为,家庭配合能事半功倍。她建议家长这几天多聊“你准备怎么安排”“需要我配合什么”,少做“提前审判”。餐桌上谈计划与感受,晚间共同确认第二天起床时间与任务。第一周允许孩子有小幅度磨合,用“我看到你按时起床、完成打卡,很棒”等正向反馈来强化行为。她还分享了3个自我调节情绪的小技巧。第一是呼吸放松法——吸气四拍、呼气六拍,循环两三分钟;第二,把担心写成可行动的小任务,例如“担心数学难”就拆成“预习第一章、向老师问两个问题”;第三,给自己一句中立而有力的自我对话,比如“我在回到节奏的路上”。
黄彩旋告诉同学们,“收心”不是把快乐关掉,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当下该做的事上,通过逐步调整作息、营造适宜环境、明确阶段目标、平复情绪波动,同学们会发现自己的学习状态一直都在,只等你轻轻按下“重启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