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松弛感”现在一般指面对压力时不慌张、不焦虑、从容应对、善待自己的心理状态。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中国队“00后”小将出征奥运会表现出的“松弛感”引人瞩目。他们面对压力应对自如,以“新时代的松弛感”展现满满的青春自信,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比赛成绩。
同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材料中的关键词“松弛感”,来自《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24年“十大流行语”,不仅反映了当下的社会热点,还展示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引导语中“同为新时代的青年”,明确了写作者的身份和当下“新时代”的语境。该题目可以写身边的人和事,也可以分析“松弛感”背后的原因,为什么要倡导“松弛感”,“松弛感”何以能化解压力,还可以写在新的时代如何保持“松弛感”等等。
参考立意:寻生活之“弛”,驭时代之“张”;拒绝焦虑,拥有松弛感的青春更靓丽;且将曲水慢流觞,便以松弛写华章;调控自我青春,张弛有度,成就从容人生。
学生习作:
松弛有度,悦己成事
普宁市第二中学 陈淑欣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 00后”小将顶着压力却仍有“松弛感”的表现刷新了人们的认知,在快节奏的今天,每个人被迫“奔跑”,松弛感变得可望而不可即。小将们取得傲人成绩的背后,松弛感是助力他们登顶的一片青云,唯松弛有度,方悦己成事。
“松弛感”一词近年来频频活跃在各大社交媒体上,成为脍炙人口的词汇。压力之下,不慌张、不焦虑、从容自如、善待自己的心理状态便是对松弛感的最佳阐释。松弛感于我们而言并不遥远,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苏轼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皆流露出满满的松弛感。
松弛有度,愉悦自己。沉浮于官场,是时刻绷紧着弦提防身边小人,还是遵从内心,于自然中放松自我?陶渊明选择了后者,过上了“带月荷锄归”的日子。他以自身经历告诫后人,在忙碌中寻求内心的安宁与松弛同样重要。正如《道德经》所言“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保持心境的空明和宁静,用松弛感拥抱生活,在松弛间寻找真我。
松弛有度,自然成事。于一群认真打扮、精心准备的青年才俊中,王羲之若无其事,随性地坦腹东床,却被郗鉴择为良婿,凭着松弛感脱颖而出,改变了人生轨迹。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他常在繁忙的政务之余抽身归隐山林,这种平衡之道使得他在宦海浮沉中游刃有余,更是在个人修养上达到了高峰。此二人于波澜中寻得一隅幽静,以松弛为舟,历人生之海,自我价值也随之扬起。
松弛有度,而度的下限在哪呢?松弛并不是过分地放纵自己,不是在面对压力时,借松弛感之口逃避责任,贪图享乐。松弛感是心中有把握、有规划,能一步步解决问题,不必过分苛责自己。不管是“00后”小将在奥运会上的松弛感,还是现代人面对压力时的自嘲与自黑,本质都是善待自己,悦纳自己。松弛感的背后,是对自己实力的自信,它有赖于我们日常的积累和沉淀。倘若没有雄厚的积淀,松弛感只能是空中楼阁,表面功夫罢了。
马克思曾言“变化总是无穷无尽,世界生命的本质就在其中——从诞生到腐朽,有衰败,有繁荣。”从大耕火种到量子计算,人类生活环境不断变化,松弛感是应对变迁生活的永恒态度。吾辈青年,应松弛有度,悦己成事,为祖国事业和人类发展添砖加瓦,以青年之力敲响时代之钟。
点评:此篇佳作文笔流畅,富于美感,是篇“语文味”很浓的文章。开篇引用材料点出松弛感的价值。第二段借用阐述松弛感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第三段和第四段分别从悦己和成事两个角度具体阐释松弛感的价值,照应了标题。第五段从辩证的角度,明确松弛感的下限和本质,点出松弛感的背后需要积淀。结尾深化主题,在变化无穷的世界上,松弛感是永恒的态度。通读下来,结构严谨却不乏味,人物事例和名言的引用恰到好处,是篇难得的限时作文。
本栏目主持人:陈 婷
本期写作指导老师:黄孝玉

扫码转发分享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