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同新加坡总统尚…
·礼颂盛世 共谱华章
·全域旅游“燃”动金秋…
·非遗与消费“碰撞”,…
·国家防总对广东、海南…
·前8月揭阳罐头出口量…
·“锁鲜保供”显担当
·让假期出行新能源汽车…
·创纪录!“蛟龙”号在…
·研究发现:睡眠质量不…
·护航华侨归乡路 用…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引进高层次人才 提升…
·笔墨传薪火 浩气存…
·新材料提升未来生活质…
·专家破解撕拉片成像的…
·合规激光风险可控,但…
·反复头部冲击或致中青…
·音乐训练可提升大脑专…
·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
·父亲与他的那盆秋兰
·共享石榴
·你对生活心平气和,生…
·漳州生烫
·人间有味
·《红楼梦》里的中秋节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请查收!

时间:2025/10/4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以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基孔肯雅源自非洲坦桑尼亚土著语,意为“变得扭曲”——描绘患者因关节剧痛而弯腰屈背的样子。本病的地理分布与媒介伊蚊的地理分布相关,主要流行于非洲撒哈拉地区、东南亚地区、印度洋沿岸及岛屿、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或亚热带区域。

  一、基孔肯雅热是如何传播的?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伊蚊叮咬感染病毒的人或动物后,病毒会在其体内繁殖(2~10天),之后带毒伊蚊再去叮咬健康人时,就会造成病毒的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人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二、基孔肯雅热的传播媒介有哪些?

  基孔肯雅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也就是我们俗说的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花蚊子”。“花蚊子”主要孳生在容器积水中,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

  三、感染后临床表现有哪些?

  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为1~12天,多为3~7天。基孔肯雅病毒可对患者发动以下“三重攻击”:

  高烧袭击:突然起病,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伴有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淋巴结肿大。

  出现皮疹:半数以上的患者在发病后2~5天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为斑疹、丘疹或紫癜,疹间皮肤多为正常,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感。

  关节剧痛:出现疼痛的部位主要是手腕、脚踝、手指、脚趾等小关节,可伴有全身性肌痛,疼痛特别剧烈。

  四、外出旅游,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出发前,提前了解目的地传染病情况。出发前及时查看旅游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旅游提醒,学习相关预防知识,做好防蚊、灭蚊的防护准备。

  在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旅行时,注意做好防蚊、灭蚊措施。在户外活动时,建议穿长袖长裤预防蚊虫叮咬,也可涂抹驱避剂,避免蚊子叮咬。临时居住场所应配备蚊帐或电蚊香等防护用品。

  旅行返乡后,注意做好自我健康监测。从境外或其他流行地区旅行返回后,主动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返回2周内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以便诊治。

  五、居家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目前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所以防蚊灭蚊、避免叮咬是防护的关键。

  清除蚊虫孳生地: 倒扣闲置盆罐避免积水,及时清理住家及周围各类无用积水。家中水生植物建议每周彻底换水一次。储水容器(水缸、水池等)严密加盖,或投放安全的灭蚊幼缓释剂。清除各种卫生死角和垃圾。

  居家外出防蚊灭蚊: 卧室安装纱门纱窗、悬挂蚊帐,备有蚊香、电蚊拍或防蚊灯。外出穿浅色长袖长裤,在裸露皮肤处喷涂驱蚊剂。不要在户外树荫、草丛、凉亭等蚊虫密集处久留。普 中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