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同新加坡总统尚…
·礼颂盛世 共谱华章
·全域旅游“燃”动金秋…
·非遗与消费“碰撞”,…
·国家防总对广东、海南…
·前8月揭阳罐头出口量…
·“锁鲜保供”显担当
·让假期出行新能源汽车…
·创纪录!“蛟龙”号在…
·研究发现:睡眠质量不…
·护航华侨归乡路 用…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引进高层次人才 提升…
·笔墨传薪火 浩气存…
·新材料提升未来生活质…
·专家破解撕拉片成像的…
·合规激光风险可控,但…
·反复头部冲击或致中青…
·音乐训练可提升大脑专…
·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
·父亲与他的那盆秋兰
·共享石榴
·你对生活心平气和,生…
·漳州生烫
·人间有味
·《红楼梦》里的中秋节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红楼梦》里的中秋节

时间:2025/10/4

  岳慧杰

  我一直以为,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可以经受时间的洗涤,与现代依然可以产生深深的共鸣。无疑,《红楼梦》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值得一读再读。

  《红楼梦》中描写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等,而其中具体描写中秋节的情节就有两次,分别是第一回和第七十五回、七十六回。

  第一次描写中秋,是在《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书中写道:“是日已近中秋,贾雨村闲居馆舍无聊,至黄昏时分,偶出闲步,忽闻有人唤己,原来是甄士隐。士隐忙邀入内室,坐定茶毕,雨村因问:”老先生近日可有雅兴?‘士隐笑道:“今夜中秋,月色必然明朗,吾已备下浊酒,正欲邀先生共赏月色。’”待月色升起,庭院中“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二人对坐饮酒,贾雨村酒酣耳热,不禁吟出“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的诗句,尽显中秋夜的雅致与闲逸。

  第二次描写中秋,是在《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和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书中写道:“彼时园内月色已上,袭人等拿了月饼、瓜果来,大家团团围坐赏月。贾母笑道:”往年今日,何等热闹,今年反觉冷清些。‘“凸碧堂前,”月出东山,清光遍泻,池中荷风送香,树上桂子飘落“,众人正赏玩间,墙外传来笛声,”呜呜咽咽,悠悠扬扬,穿云裂石,听之令人销魂“。凹晶馆处,林黛玉与史湘云凭栏赏月联句,湘云忽见寒塘中有鹤飞过,脱口吟出:”寒塘渡鹤影“,黛玉随即对曰”冷月葬花魂“,清冷月色与凄清诗句相融,中秋夜的寂寥尽显。

  《红楼梦》里两次中秋节的对比,有着明显的不同。第一次是平民隐士与落魄书生的即兴之聚,无尊卑束缚,有知己共鸣,中秋的“雅”是自然流露;第二次是侯门望族的刻意排宴,虽有贾母撑持场面,却难掩人心涣散,中秋的“寂”是藏不住的颓势。第一次的月色“银蟾光满”,照亮的是“待时飞”的希望;第二次的月色“清光遍泻”,映照的是“繁华尽”的悲凉。这种变化不仅是场景的转换,也预示着贾府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鼎盛,一步步走向“忽喇喇似大厦倾”的覆灭,更暗合了书中“盛极必衰”的宿命哲理。

  如果勉强说《红楼梦》还有第三次提到中秋,那便是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这一回中通过尤氏与王夫人的对话提到中秋节,尤氏说秦可卿“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们玩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后,一日比一日觉懒,也懒得吃东西”,可知秦可卿在中秋节后不久便患病,且病情逐渐加重。

  《红楼梦》的写作特点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所以我们通过书中对不同境遇下“中秋节”的描写,不仅可以深入地了解当时的中秋赏月、宴饮、品笛、联诗等传统习俗,而且可以透过节日氛围从热闹雅致到清冷寂寥的细微变化,更好地理解这部古典名著。更重要的是,品读《红楼梦》里的中秋,还可以为我们欢庆的节日氛围增添一份趣味与谈资。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