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文静 摄
张忠报
朋友住在一个老旧小区里,他在小区的空地上种了十几株石榴树。每到秋季,石榴树上便缀满了又圆又大的红石榴,我去拜访时,常会摘几个带回家给孩子吃。他总拿个大塑料袋给塞得满满的,他说这是极好的品种,是泰山大红石榴,皮薄籽甜,口味极佳。
可让我感到诧异的是,这么好的石榴,因为没及时采摘,很多都坏掉了——有的被鸟儿啄开,露着红玉般的石榴籽,有的掉在地上,已经腐烂变质。这让我不胜惋惜,问朋友怎么不采摘后卖掉,朋友说哪里有闲工夫。
不但是朋友种的石榴,别处的公园和小区里也存在这种情况,很多石榴树上的石榴都无人采摘,不是被鸟儿啄食,就是掉落在地上腐烂,有的则挂在树上慢慢开裂枯萎。
也许是现在的物质条件太过丰富的原因吧,各处的超市里都摆着琳琅满目的水果,孩子们对枝头的石榴并不稀罕。加上吃石榴还要剥籽,有些麻烦,所以大家都没兴趣采摘。
这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由于物资匮乏,不要说石榴了,就是田地里生长的龙葵豆、苘麻果、马泡瓜,都是我们争而食之的美味。一到秋天,田地里到处是成熟可吃的野果——成熟的龙葵豆已由绿色变成黑色,吃起来酸酸甜甜的;苘麻果剥吃时十分清香;马泡瓜青涩时吃着很苦,成熟后则有一种香甜味。跟着大人下地农忙时,我没少采摘这些“野果”品尝。就连炖嫩玉米时剩下的玉米秸,我们也会截断后剥了皮当甘蔗嚼,青青的秸秆中,总藏着和甘蔗相似的甜味。
那时每到秋天,小伙们最惦记的,就是村里谁家种了果树。无论是枣树还是梨树、桃树,只要家里没大人,小主人就会邀请伙伴去爬树采摘。我奶奶家就种着三株石榴树,每年秋天,还等不到石榴成熟,我就会找根竹竿,一头缠上铁圈,呼朋引伴,隔墙套取石榴,因此没少挨奶奶的责骂。
当我对朋友谈起这些时,他也谈起了栽石榴树的缘由。起先是邻居家有株石榴树,每到秋天,满树的石榴红得发亮。那时朋友的儿子才五六岁,总是隔墙望着,吵着要石榴吃。朋友只得去街上买几个回来,心里不免生邻居的气,明知道自己家里有小孩子,石榴熟了,也不摘几个送过来。后来,朋友发现小区的犄角处有片空地,便在那儿种下了这十几株石榴树。可没想到,等石榴树长大结果,儿子也不喜欢吃了,满树的石榴只能任其烂在枝头。
“你怎么不采摘了给邻居们分享呢?你还怪邻居没人情味,你这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嘛!”我笑着打趣朋友。以前在乡村,你送我一把豆角,我送你几个茄子,这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而搬入城区以后,这种浓浓的邻里情似乎一下子变淡了,即使是对门邻居,也都互不往来,大家的情谊只止于见面时的点头一笑。
也许是我的话点醒了朋友,后来他灵机一动,就在石榴树旁挂了个牌子,上面写着“共享石榴、随意采摘,皮薄籽甜、欢迎品尝”!打那以后,那些石榴树下就经常聚集着前来采摘的孩子,等我再去的时候,发现石榴树上只剩下些没有熟透的青石榴了。
原来,想吃石榴的孩子不是没有,只是缺少一个共同分享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