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加快建设文化强国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
·十五运会会歌《气势如…
·广东宣传文化系统迎接…
·揭阳“蓝色粮仓”蓄势…
·央企精准赋能助校园换…
·奋斗创造新生活
·寒露已至,养生防病正…
·“警”色暖人心 守…
·营造心理健康的校园氛…
·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多项…
·构建县域优质高效医疗…
·增强国防教育观念 深…
·提升应对突发灾难的自…
·齐心协力筑牢联防联控…
·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幸福…
·让世界见证中国少年风…
·实现省赛金牌“零的突…
·献青春热血 显青年担…
·加强灯谜文艺队伍建设…
·深海逐梦 燃“冰”…
·两部门:对超硬材料等…
·商务部回应加强稀土相…
·国庆中秋假期我国交通…
·国庆中秋假期国内出游…
·全国共处理快递包裹7…
·将反无人机技术公司等…
·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
·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策…
·暖心服务伴客度佳节
·借力资金流信息平台破…
·农行揭阳分行推出“抵…
·商户云贷及小微快贷
·揭阳农商银行“榕江”…
·沪指突破3900点 …
·今年市场共计发行新基…
·以美育人筑根基 以…
·用匠心与热爱书写育人…
·浅谈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浅谈高中生数学阅读能…
·惠来县:以蓝色引擎驱…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揭”启新程·加快推动揭阳高质量发展 特刊
惠来县:以蓝色引擎驱动海洋经济全链升级

时间:2025/10/10

  核心提示

  在南海之滨的惠来,海风裹挟着产业发展的热潮扑面而来。广东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为这片拥有115.45公里海岸线的土地注入强劲动能。惠来迅速响应,以“向海而兴”为目标,以蓝色引擎为驱动,将丰富的海洋资源转化为发展胜势。从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的崛起,到海洋牧场的规模化布局;从港口物流的高效运转,到产业平台的创新升级,惠来用一个个落地的项目、一组组增长的数据,生动诠释着海洋经济发展的“惠来实践”。没有宏大的口号,只有扎实的行动——这座滨海新城正以实干为桨,在蓝色经济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向海谋局:画好产业发展“规划图”

临港产业园俯拍勾勒出惠来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

  广东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优化海洋生产力布局,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惠来县迅速响应,将海洋经济作为县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依托“一园多区”战略,惠来临港产业园以海工装备产业为主攻方向,将海上风电作为破局关键,通过精准规划,成功绘制出一张清晰的产业发展蓝图。

  在风电产业布局上,惠来充分发挥1380万千瓦海上风电资源优势,占全省开发容量的20.64%,且平均风速达8.7m/s,堪称“风电场黄金指标”。园区以海上风电母港为核心竞争力,围绕主机、塔筒、钢管桩、叶片、海缆五大核心部件,靶向引入国家电投、GE、明阳等行业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已有27家配套企业落户,形成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运维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海上风电万亿级产业园已具雏形。

  港口建设同步推进,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总投资24.07亿元的国电投前詹通用码头,是全国首个在规划设计阶段就纳入风电大部件运输要素的深水码头。其创新的内挖式港池设计,使转运效率提升至普通码头的3倍,年设计吞吐量达324.6万吨。该码头于2024年12月30日竣工验收,并于2025年9月16日,顺利通过口岸开放验收,正式成为揭阳地区首个获批对外开放的通用码头。蓝水深远海通用码头也已完工验收,总投资4.5亿元,配备4万吨级和2万吨级通用泊位,年通过能力133万吨,主要承担钢材进出口运输,进一步完善了惠来的港口功能。

  精准落子:下好招商引资“一盘棋”

亨通海洋能源高压海缆和油气输送管道二期及海上运维基地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30亿元。

  招商引资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惠来县创新提出“三拼”策略:拼链主、拼资源、拼人脉,全方位拓展招商路径。以龙头企业为“链主”,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以海洋资源和港口区位为“底牌”,放大风电资源与深水岸线优势;以商会和社会热心人士为纽带,广拓招商渠道。2024年,全县新签约项目33个,总投资超287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4个,成果斐然。

  在项目落地效率上,惠来打造“惠来速度”服务品牌。政务大厅设立“海洋经济服务专窗”,推行“3天发4证、拿地即开工”模式。例如,天顺重型风电海工装备项目从签约到拿到施工许可证仅用22天,刷新当地项目落地纪录。通过并联审批、容缺办理等机制,企业办事环节压缩60%,累计为企业代办事项236件,解决用地、用工等实际问题87项。同时,落实市委市政府“三个最”要求(政务服务最便捷、审批流程最简、办事效率最高),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

  产业集聚效应持续显现。已投产的116台风机并网发电容量达90.85万千瓦,神泉一、神泉二海上风电场年发电量29.83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9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7万吨。产业链协同发展成效显著,如明阳智能的叶片生产线与国家电投的主机厂仅相隔5公里,运输成本降低40%,形成“家门口配套”的高效模式。

  深海拓疆:海上风电“进阶之路”

国家电投重型网箱平台整装待发。

  惠来的海上风电开发,正从近海向深远海迈进,不断拓展产业发展边界。目前,全县已建成的海上风电项目运行稳定,而靖海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和300万千瓦国管海域风电示范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前期工作,预计2026年可新增装机容量200万千瓦,进一步巩固其在海上风电领域的领先地位。

  技术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亨通公司在惠来研发的海洋柔性软管,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深海油气水无障碍混输“零”的突破。该软管直径1.2米、长5公里,生产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30%,目前已获得3个国际订单。天顺公司研发的新型塔筒技术,将风机抗台风能力提升至17级,相关专利已应用于东南亚市场。

  运维体系建设同步完善。依托前詹通用码头,国家电投粤东海上风电运维中心已完成场地改造,首批20台专用运维船到位。中心规划建设“智慧运维平台”,通过无人机巡检、AI故障诊断等技术,将风机维护周期从季度缩短至月度,预计每年可减少停机损失超5000万元,为海上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蓝色粮仓:海洋牧场“丰收在望”

惠来县首批重力式网箱成功下海。

惠来县有着得天独厚的水域条件和优良的环境,养出的鲍鱼个头饱满、肉质鲜嫩,深受市场好评。

连片鱼排如海上阡陌,浮板与网箱错落有致地铺展在粼粼碧波之上。

码头上的海鲜市场人声鼎沸,刚上岸的鱼虾蟹贝铺满摊位。

“龙宫号”海洋牧场项目在惠来海域,顺利完成首批章红鱼鱼苗投放。

  在惠来153平方公里的海域上,4个现代海洋牧场养殖区同步建设,“蓝色粮仓”蓝图正逐步变为现实。

  国家电投重型网箱平台“龙宫号”是其中的标杆项目。该平台投资1.28亿元,拥有5.5万立方米养殖水体,可年产章红鱼715吨,产值达6864万元。平台集成智能投喂、水下监控、鱼病监测等8大系统,养殖效率较传统网箱提升3倍。项目采用抗17级台风设计。2025年9月30日,“龙宫号”海洋牧场项目在惠来海域,顺利完成首批章红鱼鱼苗投放。

  “惠鲍1号”深远海智能鲍鱼网箱养殖平台同样备受关注。项目计划投资1亿元,单箱养殖水体4万立方米,年产鲍鱼250吨。平台创新设置养殖、观光双功能区,游客可乘坐观光船近距离观赏鲍鱼养殖。其采用桩基础固定式结构,并配备太阳能辅助供电系统,实现绿色环保。目前项目已完成地质勘探,计划2025年10月开工,2026年6月投产。

  平台升级:打造产业发展“强磁场”

一排排巍峨矗立的导管架整齐列阵于码头上。

碧海之上,庞然巨物般的海上浮吊伸展钢铁巨臂,吊钩高悬。

工厂车间内,大型管道林立,工人手持工具对大型管道进行焊接,火花四溅。

  惠来县三大产业平台(临港产业园前詹主园区、新材料工业区、金砂工业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目前,园区入驻企业40家,累计完成投资602亿元,年产值突破120亿元,近三年固定资产投资达138.88亿元,预计2025年再完成4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占全县比重将达81.4%.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惠来持续加码。中石油30万吨级原油码头及10万吨级产品油码头已对外开放,年接卸能力达1500万吨;国电投7万吨级通用码头将于2025年8月全面开放;配套的揭惠铁路预计2026年通车,届时货物运输成本将降低25%;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开工,处理能力提升至每日3万吨。

  制度创新激发发展活力。麻涌-惠来“反向飞地”已促成3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亨通公司的柔性软管技术便是合作成果之一。园区投控公司通过参股海上风电、火电等优质项目,资产规模从5亿元增至12亿元。同时,惠来积极推进综保区申报工作,计划依托港口发展国际中转、冷链物流、海工装备制造等业态,预计吸引10家以上外向型企业入驻,进一步提升产业平台的辐射力和竞争力。

  向新而行:未来发展“路线清晰”

  展望未来,惠来县海洋经济发展目标明确,路径清晰。

  在产业布局上,将构建“一核两区、一轴双廊”空间格局,重点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新型储能等产业。海上风电领域,靖海40万千瓦项目和300万千瓦国管海域示范项目加快推进;海洋牧场计划新增投资10亿元,扩大养殖规模,打造集养殖、加工、销售、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力争2027年水产品年产量达5万吨,产值突破10亿元。

  招商策略持续优化。推行“链主企业+产业联盟+基金+园区”“4+”招商模式,聚焦风电运维设备、储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招商平台,线上依托“投资广东”实时发布信息,线下每季度举办专场推介会,确保全年签约项目投资额超200亿元。

  服务保障再升级。年内计划收储土地2000亩,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设立“项目管家”团队,对天顺二期、亨通运维中心等12个项目进行全周期服务;探索“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成立临港服务中心,在人才引进、政策申报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从规划蓝图到项目落地,从产业集聚到创新升级,惠来县正以蓝色引擎为动力,在向海而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奋力书写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撰稿:林志鹏    摄影:郑楚藩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