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昨日迎来新年首个交易日,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沪指涨0.88%,深证成指涨0.92%,创业板指涨0.41%.市场成交额接近8000亿元,上涨股票数量接近4300只。行业板块多数收涨,风电设备、软件开发、互联网服务板块大涨,旅游酒店、酿酒、航空机场板块逆势走弱。
对于后市走势,机构纷纷发表看法。开源证券表示,2023年势必是信创“政策+订单”双重确定性之下的加速放量之年。长期来看,未来五年是“大信创”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空间广阔。从2023年开始,金融、运营商、电力等关键行业的国产化有望加速。同时,相关支持政策逐渐落地,提振市场信心,“大信创”产业趋势值得重视,尤其是基础硬件、软件业、网络安全等行业。
中信建投表示,2022年四季度计算机行业个股基本面受疫情一定影响,但依然看好计算机板块2023年业绩弹性。2023年,国内宏观经济有望企稳向好,行业信创加速推进,各行业IT需求有望逐步回暖,叠加2022年的低基数效应,该机构认为计算机板块有望迎来业绩和估值双升行情,建议重点关注:信创、医疗IT、工业互联网、智能汽车、金融IT与数据要素及网安相关公司。
方正证券指出,仍然维持本轮行情是底部反转的判断,主要是因为本轮盈利快速下行周期已经结束,叠加短期负面因素的影响正逐渐消退,展望后市,我们积极看多。从以往的经验来看,A股市场在一月份(年初)变盘的概率极大,同时底部反转行情更偏于轮动特征,本轮行情自去年10月底回升以来,以地产和食品饮料为代表的地产消费板块表现突出,在一月份年初这个时间点上,结构上建议关注成长风格的机会。另外,从名义经济增速的角度上看,2023年基本经济画像类似2013年和2019年可能性大,类似2016年至2017年的可能性小,这种环境下,成长股预计会有更好的机会。
山西证券指出,2022年A股经历了艰难的一年,业绩下修,估值下移,目前A股整体估值已经处于显著低估区间,2023年国内经济将逐步企稳回暖,国内地产政策和防疫措施逐步宽松,有望带动市场预期的修复。短期来看,市场出现震荡调整,但市场情绪已经降至冰点附近,随时有望反弹,中长期看,国内流动性和企业盈利均有望逐步好转,美联储紧缩力度将逐渐减弱,近期的调整已经较充分反映悲观预期。配置上,建议紧扣经济结构转型主线,看好具有中长期强成长逻辑、下游需求刚性、短期季节性强提振的标的,如继续延续高景气逻辑的赛道(新能源、军工和信创等)+基本面修复弹性较大的行业(房地产、养殖、高端制造和医药医疗等)有望持续收获较优表现。
中信证券认为,2023年是A股的“转折之年”,1月全年战略配置期和战术入场期叠加,在全国疫情“达峰”后,将开启关键的做多窗口。具体操作上,建议提高仓位,配置上由均衡配置转向更偏成长风格,聚焦“四大安全”领域,包括能源资源安全的储能、风光,科技安全的半导体、数字经济产业,国防安全的导弹、航发产业链,粮食安全的种业;同时,可关注医疗器械、合成生物、工业自动化。
中信建投证券指出,市场短期处于震荡整固期,后续基本面修复弹性、稳增长政策具体力度和微观流动性的改善与明朗是推动市场上行的关键。
海通证券认为,配置上,成长有望带领价值向上,即成长、价值风格均上涨,成长风格略占优,原因在于:第一,从基本面看,成长的盈利增速更快;第二,从市场环境看,2023年A股整体趋势向上,因此价值、成长均有望上涨,而牛市环境也更有利于成长风格的表现。
光大证券表示,春节前,市场或将进入一段时间的政策“真空期”,叠加疫情感染人数的增加,市场在短期内将缺乏大幅上攻的动力。但是当前市场较低的估值水平及北上资金可能的持续流入,将会对市场表现形成一定支撑。综合来看,市场在今年春节前将维持震荡走势,但下行空间相对较小,投资者应积极把握布局窗口。2023年二季度开始,随着疫情高峰或结束,叠加一系列可能的稳增长政策持续落地,消费或许逐步迎来复苏,企业盈利也会逐步修复。预计2023年企业盈利修复可能有两条路径,两条路径下企业盈利都将在今年二季度企稳回升,区别在于盈利修复的斜率不同。展望2023年,医药消费板块业绩或将更具优势,股价表现也有望占优。由于相对景气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参考海外疫情防控措施优化之后的行业表现,消费医药板块将值得重点关注,市场的风格可能会逐步从成长转向消费。
综 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