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区近年来新增了24小时书吧、市国防教育图书馆等公共读书场所,群众阅读的兴趣愈发高涨,进一步推动了我市书香社会的建设,让不少家庭浸润在书香文化之中。近日,记者走访市区部分图书馆及书店,采访了一些市民。接受采访的市民表示,市区公共读书场所的增加确实方便了他们的阅读,同时带动了亲子阅读,他们有空会带孩子参加社区的读书活动,让孩子们也爱上了充满书香味的地方。此外,不少人还利用互联网扩展阅读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比如下载喜马拉雅听书软件、利用蓝牙音箱聆听经典书籍,让阅读和生活的契合度越来越高。
□记者 林锐磊
公共图书馆:便捷服务优化“悦读”体验
每逢周末,市图书馆、市国防教育图书馆、榕城区图书馆等地成为许多市民品书的好去处。在市国防教育图书馆,记者看到不少市民用自助机器借书、还书,方便快捷。据了解,为实现我市各级公共图书馆二代居民身份证读者证一证通行、图书资源通借通还和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揭阳市图书馆联合各县(市、区)公共图书馆共同建设的“一证通”项目于2023年1月1日正式启动实施,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高效便捷优质的公共图书馆服务。
市民吴女士说:“读者证每证最多借阅册数为6册,中外文图书借期为30天,我上周和儿子到图书馆借了6本有声儿童读物,回到家不到3天就看完了,儿子就整天催我来还书。”吴女士的家住在军分区附近,她说以前市国防教育图书馆没开设的时候,去市图书馆比较远,就只能买些书让儿子在家看,这多少会影响孩子的阅读量。吴女士说:“家附近有公共读书场所,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不仅可以方便自己阅读,还能培养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同时还能节省不少买书的钱。”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公共图书馆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常去的重要场所,他们在书籍的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更多生活的美好。市民唐先生说:“潮汕人喜欢喝茶聊天,但未必在聊天中能增长见识。一个人不仅需要社交,更需要独处,尤其是在随手能翻阅不同好书的地方静心阅读,这样的生活会让人觉得生活更加美好。”唐先生的孩子在读大学,每天晚饭后,他和妻子喜欢散步,就走到离家差不多1公里的图书馆看书。唐先生说:“晚饭后走半小时到图书馆,看了一个小时左右的书,然后走回家。偶尔和朋友喝茶,分享最近看到的好书,觉得自己比以前变得更年轻、更有活力些。”
实体书店:淘书的意外收获无可替代
比起图书馆的海量藏书,实体书店的优势是不断更新书籍,不少刚出版的好书可以第一时间浏览、购买。好书适合阅读,但更多爱书之人喜欢把“心头好”的书籍买回家。在市区的作家书城,记者看到不少人在认真阅读书籍。
林珊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她说:“我们在课堂上会推荐一些经典名著给学生阅读,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书籍,作为老师往往会事先购买经典名著来阅读。为什么不去图书馆借呢?因为我们要在书上做一些备注,或者要折页,因为图书馆的书是不能涂抹、书写的,所以还是购买比较好。我们科组会进行协调安排,比如我买几本,其他同事各自买几本,这些名著就如同是教辅书一样,我们交流看、交换用,这样能省钱,还能在教学上互帮互助。”
对于要精修某些技艺的市民来说,买书是必不可少的。陈文韵是一名钢琴教师,她说:“一些好的曲谱、歌谱,肯定是需要买的。现在我主要是通过网上的购书平台买书。书店有时会去逛逛,有时候会发现一些让人惊喜的书籍,比如上个月我去逛书店时发现了一个国外著名钢琴家的人物传记,我立刻就买了下来。我觉得好书如益友,可遇不可求,碰上了就得留住它,不然有可能会遗憾很久。”
互联网听书:科技让阅读更有趣
科技改变生活,这句话同样适用在阅读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声读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用微信扫描纸质书籍封面的二维码获得同款阅读音频、下载听书软件挑选海量的阅读音频、用智能音箱聆听声情并茂的朗读……科技让阅读实现了“声控”可得,也让更多人享受到更多优质的阅读体验。
市民张女士周末带孩子到图书馆借了几本有声绘本,回家后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母子俩一边看绘本一边认真聆听,觉得音频和绘本都很精彩。张女士说:“阅读离不开朗诵,不同人朗诵同一篇文章,效果是不一样的。我的普通话不好,朗读时没有感情,干巴巴,自己念得难受,孩子听得也难受。现在通过扫描二维码,‘解放’了我,也‘解放’了孩子。我们一边看绘本,一边听朗读。儿子听后模仿音频里的朗读,像模像样。我暗暗庆幸没有自己读给他听,不然真的是‘误人子弟’了。”
记者在市图书馆走访时发现,不少读者利用电子设备阅读电子书。今年读高二的林玉生说:“平时我到图书馆看书,看到好的文章会记下来,回家用喜马拉雅听书软件查阅后听朗读。现在的科技很发达,手机就像一个微型电脑,好书的查询、购买、阅读都很方便。我平时会跟一些要好的同学分享自己看到的好书、好文章,有时候还会自己朗读后录下来放在朋友圈给朋友们听。我有的朋友去外面旅游,会自己拍摄、配文字、朗读,就像散文诗式的旅游宣传片,很有意思。”
利用智能音箱聆听声情并茂的朗读,这无疑让阅读实现了“声控”可得。市民林晓童的儿子今年读幼儿园中班,每天睡前都要听一段音频故事。林晓童说:“家里有一个智能音箱,用手机联网后,想听歌曲、朗读、动画片音频都能‘喊出来’。只要说出歌曲的名称或文章题目,就能马上听到。有时我出门去,在外面看自己的手机,就能知道孩子在家听什么歌曲或故事音频。我觉得科技真的让生活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喜人变化,以前我们读书的时候哪有这么方便、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