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炮台镇凝聚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擦亮“全国文明村镇”品牌。林碧鸿 摄
□记者 陈星星 林怡然
通讯员 王俊深 黄浣仪
春风和煦,绿意盎然。走进榕城区炮台镇炮台社区,一栋栋农家小楼在绿树掩映下错落有致,宽敞整洁的文化广场装点其中,溪河纵横交错,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街道干净整洁,公园处处充满欢声笑语,居民安居乐业,一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这是炮台镇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后持续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取得的新成效。近年来,炮台镇牢固树立“创建永远在路上”理念,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进“两个文明”相互促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培育文明新风,不断深化巩固文明创建成果,以斩获揭阳市美丽圩镇创建PK竞赛“优胜奖”掀起全民共建、共享、共治新热潮,切实将“全国文明村镇”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整治到提质,人居环境美丽宜居
炮台镇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潮汕明珠”的美誉。近年来,炮台镇把“打造美丽宜居炮台”列为民生工程,坚持对标和美乡村、美丽圩镇、文明创建标准,加强与东莞市驻镇帮镇扶村队交流合作,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不断提质。厕所革命、雨污分流、垃圾治理、“四好农村路”等工作扎实推进,共建设公厕123座,四好农村路22.69公里,各村主次干道实现硬底化,雨污分流工程、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实现全覆盖。
为凝聚最广泛创建合力,炮台镇统筹“镇、村环卫工人+执法人员+基层网格员+党员+文明实践志愿者”,组建炮台人居环境管护队伍,深入推进“门前三包”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常态长效工作机制。
同时,加大投入供给力度,全力推动炮台综合市场升级改造,竞智中小学教育扩容,炮台医院医技大楼、浩泽医院加快建设,不断回应群众关切,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统筹协调多部门联合开展交通安全、“三线”等专项治理,着力为群众提供更加干净有序、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
物质加精神,群众生活美好富足
“口袋”富起来,“脑袋”也要富起来。炮台镇依托“石牌红番薯”“桃山芥蓝”“浮岗韭菜”等特色农产品,以浮岗村为试点,构建“党建+龙头企业+农户+消费群体”发展模式,引进农业龙头产业破解耕地零碎、撂荒难题,大力发展培育现代农业,实现产销两旺,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炮台镇依托“全国先进文化站”、示范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基层文化阵地,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学习宣传新思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发动退休党员干部等力量,组建炮台文化志愿服务队,打造“明珠计划”艺术培训品牌,至今坚持开展戏曲、书画、棋类、语言艺术等公益培训10年以上,积极传承潮剧、潮乐等潮汕优秀传统文化;精心做好吴复古故居、苏六娘故居等55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精心打造炮台社区乡史馆,创作《古镇炮台,明珠焕彩》等文艺精品,极大增强了炮台人民的文化自信。
共建与共享,文明家园淳美和谐
炮台镇把乡村治理作为巩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成果的一个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共建共享”新路径,以打造炮台社区、桃山村等一批党建示范村为契机,推进“四议两公开”制度落细落实,不断健全完善村级民主决策机制;全面升级完善13个镇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紧扣“三个最”工作要求,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将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一线前沿阵地。
同时,炮台镇深挖乡贤资源,以乡情为纽带,积极联系、主动沟通,聚集一批有经验、有能力、有资源的乡贤,积极发动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3年来获赠多功能环卫车15辆、农村基础配套设施、环境整治公益基金近5000万元。
炮台镇引导群众积极学习宣传乡贤模范,在全镇营造守本立根、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建好用好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此外,炮台镇还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由镇团委联合炮台沙陇志愿服务队、各村(社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等力量,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帮扶救助、环境保护、普法宣传等活动,让文明之花在炮台古镇盛开。去年以来共组织开展“热爱家乡,共创卫生文明家乡”等活动超100场次。
画卷徐展,行而不辍。“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永远在路上。炮台镇党委副书记林恩敏表示,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炮台镇将以“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定意志,秉持“赶考精神”,擦亮“面子”,做实“里子”,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