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速写:吴宏松,业余文学创作者。1999年开始文学创作,20年来,一直坚持真实、自由表达的文学观点,善于关注时代演变及小人物的命运变迁。至今创作有诗歌、散文、小说近100万字。
1977年,吴宏松出生在惠来县海边一个乡村,父母均是农民,上了大学后,他走出了农村,但大海和农村这两个元素对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99年,吴宏松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坚持到现在已有20多个年头,他创作的题材侧重于聚焦改革开放潮流中小人物的命运,展现他们在苦难面前的不屈但又默默地抗争。他的作品包括:散文集《苦难,缀于时间的末梢》《我于归途 你于孤独》《一生平凡》;诗歌集《我看见一朵花的凋零》;杂文集《阳光下的浪花》;中短篇小说集《远行》《繁华世道》《荒村》;长篇小说《一个女人》《单位》等。
文学家胡风曾说过:“一个作家最宝贵的东西是真诚,不能虚伪。对于作家,最危险的是写出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没有真实的感情就永远也写不出真正动人的东西。” 对此,吴宏松十分认同,20年来,他一直坚持着真实、自由表达的文学观点。
“我有时写农村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有时写城里人的努力,有时又写自己的苦闷和梦想。但可概括的是,我一直从现实出发,从生活出发。” 吴宏松说,大海让他充满了遐想,还有梦想,农村以及农民又让他身处现实之中,他从关注农民苦难的生活开始,延伸到关注每一个人的苦难,从关注农民这个群体的精神状态到关注更多群体的精神状态。
在吴宏松的作品中,常提到“时代”这一词,时代这一元素与他的作品联系紧密。“在社会的不断演变中,有人安于现状,有人努力探索,我属于比较好奇,想去探索的,我企图找到时代变迁的脉络,而我的探索自然就呈现在我的笔下了。” 吴宏松如是说。
文字于吴宏松而言是生活,是回忆,是梦想的世界。在吴宏松看来,创作是个人化的表达,作家通过创作,营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他在这个精神家园里披沥真心,或者舔舐伤口。他的文学世界没有风花雪月,也不装疯卖傻,有的只是个人对这个世界孤独的思考和探索。他将继续当自己“思想的搬运工”,用文字真实记录对生活的感悟以及社会的发展变迁。
詹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