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锐磊
非遗是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传承到我们手中,应该让这把“文化薪火”烧得更旺。笔者认为,鼓励年轻人学习非遗不仅有利于促进年轻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他们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还有利于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使非遗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笔者认为,让非遗得到更多年轻人的认同与喜爱,倾力培育非遗项目特色人才应是当务之急。非遗可以说是传统优秀文化中活着的生活和活着的艺术,应该要“创造性地发展,创新性地传承”,一定要有一种工匠精神贯彻学习过程,要引导年轻人在学习非遗时不仅要当优秀的“手艺人”,还要成为优秀的“守艺人”。
目前,研学游在年轻人群体中成为一种潮流,笔者建议,相关部门要多组织开发非遗研学游项目,不要只是简单让年轻人参观、体验,要进一步深度开发,整合文化艺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研学提供优质的外部服务环境,引导学生在参观、体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非遗的文化认识和体验。此外,建议多采用抖音传播、微信小视频宣传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非遗的传承队伍。
笔者建议,相关部门要以创造性思维模式打造特色非遗研学基地,依托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博物馆、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非遗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笔者认为,非遗是增强民族身份感和认同感的“引航灯”,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助推器”,要做好非遗传承工作需要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只有让非遗传承有更多年轻人接棒,让更多年轻人爱上非遗,才能使其非遗熠熠生辉,体现出应有的文化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