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夏阳 通讯员 黄晓纯
近日,揭阳市人民医院肿瘤内二科刘绵珠护理硕士、吴义波主治医师联合开展粤东地区首例腔内心电图引导下下肢输液港植入术,顺利为一名需注射高血管刺激性药物的胸腺恶性肿瘤患者完成一例腔内心电图引导下的下肢输液港植入术。
这是粤东地区首例腔内心电图引导下下肢输液港植入术,为上腔静脉压迫又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新的治疗手段。该项技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该院在静脉治疗领域迈上新台阶,持续为我市肿瘤患者、重症患者提供静脉治疗高质量、高水平的技术服务。
据了解,接受该项新技术服务的患者患有胸腺恶性肿瘤,上腔静脉受肿瘤压迫明显。在其他医院化疗时采取了下肢PICC导管植入进行静脉化疗,后在放疗时拔除了PICC导管。最近,这名患者因肿瘤进展、病情出现新变化,遂到市人民医院肿瘤内二科住院治疗。由于患者的治疗方案中包括了蒽环类药物,该类药物属于发泡性化疗药物,如发生药物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溃烂和坏死,因此,无法通过外周静脉输注,必须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而且,因为患者上腔静脉受到肿瘤的严重压迫,不适合在上腔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如何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让患者的治疗方案及时、正确、有效地实施?考虑到患者儿女均在外地,只有年迈的老伴共同生活,如果常规选择下肢PICC置管术,患者和家属每周需要到医院进行PICC导管维护,家属照护负担较重。在这种情况下,刘绵珠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长期输液需要,结合患者与家属的意愿,决定为患者实施下肢输液港植入术。
置管方式确定后,肿瘤内二科医护团队又面临新的难题:如何保证置管的准确性,是否需要在DSA下置港?刘绵珠提出在置管过程中运用腔内心电图引导技术,能够引导导管准确地放置在下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界处。该项技术只需要借助一台普通的心电监护仪,在患者床边即可实施,既可避免介入下的辐射暴露,又可大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腔内心电图实时监测输液港导管末端位置,可指导术者实时掌握导管末端的运行方向,准确有效地定位导管末端位置,在提高输液港导管末端位置准确性、减少导管异位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刘绵珠说。
但是,临床上,下肢股静脉穿刺误伤淋巴管导致淋巴液漏的机率较高,容易造成输液港切口迁延不愈进一步导致置管失败。为解决这个问题,在置管过程中,刘绵珠凭借成熟的置管技术经验,在超声引导下,调整穿刺针角度,使穿刺点位于腹股沟下方10cm处,顺利送入导管,再通过建立双皮下隧道,吴义波将港座放置在大腿中段,远离会阴部,这样既保证了输液期间穿刺蝶形针的易操作性,也有利于患者保持日常清洁及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确保敷料干燥、无菌。
置港在刘绵珠和吴义波的默契配合下顺利完成,术后X光片提示导管末端位于最佳位置,成功为患者建立了一条舒适、有效的“生命通道”。接受置港当天,患者即应用输液港顺利静脉输注高渗性、高刺激性的药物,随后病情逐日好转,患者和家属都十分满意。
据介绍,市人民医院率先在全市开展静脉治疗护理服务,并开设有全市首个静脉导管门诊。近年来,该院陆续开展了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隧道式PICC导管置入技术、腔内心电图定位下手臂式输液港植入术、腔内心电图引导下儿童手臂港植入术、腔内心电图引导下下肢输液港植入术等新技术,还肩负着全市疑难病例的会诊业务,为我市及周边地区肿瘤患者及重症患者提供了静脉治疗高质量、高水平的技术服务。
目前,该院已完成近200例手臂式输液港植入术,置港成功率100%.该院静脉治疗护理团队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用专业的医疗技术、优质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减轻病痛、恢复健康,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助力我市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