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部的淋巴组织,因其表面凹凸不平又称咽扁桃体,犹如剥了皮的砂糖橘,呈橘瓣状。腺样体与腭扁桃体、舌根淋巴组织以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形成咽淋巴环,此环是呼吸道第一道防御门户。
正常生理情况下,儿童2岁到6岁腺样体增生旺盛,10岁以后逐渐萎缩,到成年则基本消失。儿童期若腺样体增生肥大,且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者,称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是怎么来的?
1.感冒迁延不愈。对感冒的错误调理,比如孩子得了风寒感冒,本来可以通过解表发汗解决,但过度使用抗生素清热消炎,导致寒邪由表入里,急性感冒发展成为慢性鼻炎、扁桃体炎、慢性咳嗽等问题。
2.饮食杂乱。一方面吃过多的肥甘厚味、高热量食物,另一方面吃大量寒凉水果、牛奶、冷饮等寒性食物。加上很多孩子有食物不耐受问题,这样积累下来,寒热分布不均、津液输布不畅,就会出现鼻炎、腺样体肥大等问题。
3.鼻炎、腺样体肥大互为影响。鼻窦、鼻腔和腺样体的生理位置很近,二者的分泌物倒流会刺激到彼此,互为影响。
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 腺样体肥大可引起耳鼻咽喉等处的症状。具体表现为:耳部,咽鼓管咽口受阻,将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导致听力减退和耳鸣。有时可引起化脓性中耳炎。常与慢性腭扁桃体炎合并存在。鼻部,常并发鼻炎、鼻窦炎,有鼻塞及流鼻涕等症状。说话时呈闭塞性鼻音,睡眠时发出鼾声,张口呼吸,严重时可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增大的腺样体会堵塞后鼻孔,阻碍鼻腔引流,影响呼吸,导致脑供氧不足。咽、喉及下呼吸道,因分泌物刺激呼吸道黏膜,常引起阵咳,易并发气管炎。
长期张口呼吸可影响面骨发育,出现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出现所谓“腺样体面容”。
全身症状 主要为慢性中毒及反射性神经症状。患儿表现为营养发育不良、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夜惊、磨牙、遗尿等症状。
腺样体肥大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腺样体肥大,提倡注意营养,预防感冒,提高机体抵抗力,积极治疗原发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腺样体将逐渐萎缩,病情可能得到缓解或症状完全消失。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行腺样体切除术,但手术容易损伤软腭而引起软腭麻痹,或引起咽鼓管口闭塞并发卡他性中耳炎,也可能损伤咽壁,造成瘢痕过多而致咽部干燥。
如果用中医中药治疗该病,则往往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避免手术治疗的后遗症。
中医学认为,鼻为气体出入之门户,司嗅觉,助发音,为肺系所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肺主鼻,在窍为鼻”。肺与鼻关系最为密切。另外,因脏腑的经络所属、表里关系、功能配合等因素,还与脾胃、肾等关系密切。鼻咽同司呼吸,由肺维系,共御外邪。儿童为稚阳之体,脏气未充,易为外邪侵袭,若失治或治疗不当,邪留鼻咽交界之处,痰气结聚,腺样体增殖,咽喉不开堵塞鼻腔而为病。
《诸病源候论·鼾眠候》云:“鼾眠者……眠里鼾眠有声也,人喉咙气上下也,气血若调,虽寤寐不妨宣畅。气有不和则冲击喉咽……迫隘喉咽,涩而不利,亦作声。”
中医认为,每个人的生长代谢都是依靠正气来进行的,儿童时期肿大的腺样体,伴随着年龄增长而退化萎缩,正是身体健康生长的正常表现,如其禀质不充,天赋羸弱或后天失养,则腺样体无法按其自然规律退化、消失。简而言之,该病如及时治疗,预后良好。而且,该病有实证虚证之分,需由专业的医生判断。
此外,还能运用食疗改善该病。芋艿(芋头)是最为理想的食物,每天约吃200g,调味不论淡的、甜的、咸的,做法不论干蒸、炖煮、烧汤,都可。连服3~6个月。还有,海带、海蜇等也是本病很好的药用食物。 林丹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