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旧居
建于清光绪初年,丁日昌在全国唯一的旧居
丁日昌旧居(丁氏光禄公祠),俗称丁府,建于清光绪初年,位于榕城区元鼎路,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是清代洋务派重要人物、爱国政治家丁日昌(1823~1882)的府第。
丁日昌原籍丰顺县,青年时以求学、任事寓居榕城,历任苏松太道、江苏巡抚、福建巡抚和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晚年寓居揭阳榕城。在这里,丁日昌写了大量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有相当影响的奏折、文章,这些资料保留至今,成为弥足珍贵的文物。光绪八年(1882),丁日昌在揭阳逝世。第二年,光绪帝诏授他为“光禄大夫建威将军赏戴花翎正一品封典”。此前,已按官衔授其父为光禄大夫,这是清廷规格甚高的赏赐,足见朝廷对他功绩的认可。
1993年,丁府被列入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丁府”被辟为“丁日昌纪念馆”和市民俗文化博物馆,保存和展出一些关于丁日昌的生平、事迹的实物和照片。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之萃
建筑规模宏大,历经百年沧桑却不失光彩
丁氏光禄公祠主体结构为高台基三进厅四合院府第,平面呈繁体字“興”字形,是一个集祭祀、起居、藏书、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建筑组群。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大门前原有主人官阶显赫象征的照壁、月池和旗杆夹。正厅三进,正厅的两旁左右各有两条直巷护卫,每条直巷之内,又各有小院落四座。整个旧居共有大小房屋99间,地下室1间,为典型的潮汕地区祠堂风格,称“百鸟朝凰”。
作为丁日昌在全国唯一的旧居,丁日昌旧居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实用大方,木雕精美且极具地方特色,保持了潮汕地区传统的建筑结构、材料和工艺特点,在梁架、垂脊的彩绘和灰塑采用了不少西方建筑图案,其中西合璧的处理手法,开创了潮汕地区引用西方营造法式的先河,在潮汕地区建筑史上极具代表意义和研究价值。
丁日昌旧居对整个揭阳地区的文物保护发挥示范和促进作用,丁日昌作为中国近代洋务派人物之一,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扬先贤之美名,励后辈之壮志”“爱国自强不息”的内涵有着深远的历史和教育意义。
丁日昌旧居—— 一座历经百年沧桑却不失光彩的建筑组群。

文字整理:黄燕丹
摄 影:杨小琪 涂英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