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协桐在详细了解患者情况。邹仰光 摄
□记者 陈燕玲 通讯员 黄晓纯
揭阳市人民医院感染科石协桐副主任医师从医10多年来,始终以一颗为患者服务的心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各项医务知识,曾系统学习过西医、中医等各科医术,具有扎实的中西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了解国内外感染专业疾病诊疗的新理论、新技术,对本专业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治有一定的见解,开展了人工肝等诊疗技术。
近日,在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市卫生健康局联合开展的第四届“揭阳最美医护人员” 推选活动中,石协桐获评第四届“揭阳最美医生”。
奋战在抗疫最前线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时,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感染科医生、高年资医师,石协桐勇于担当、冲锋在前,主动请缨,作为首批医生进入隔离病区,直接参与确诊患者的诊疗工作。连续3个多月,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石协桐总是一如既往地奋战在病区最前线,“通宵作战”更成了家常便饭。
此后,石协桐一直坚守在发热门诊工作。他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工作的制度、流程,制定发热门诊流程、消毒隔离制度、落实医疗废物处置等;积极参与发热门诊流程再造、优化发热门诊预检分诊流程、规范标识标牌完善配套设施设备等工作。
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在患者的眼中,石协桐是一名心系患者的好医生。
石协桐是感染科中西医结合专业副主任医师,他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根据相关中医药防治方案,结合本地区确诊患者的特点,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有效的中西医治疗方案,使确诊患者中医药使用率达100%,有效避免了确诊患者症状轻转重,并使症状较重的患者全部转危为安,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后出院。
除了对器质性病变的治疗外,石协桐和同事们留意到患者的心理情绪对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花了大量的精力投身到心理援助、心理疏导工作之中。他们冒着危险进去隔离病房看望和安慰病人,面对面与患者聊天,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如果发现患者有心理顾虑的话,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最终成功治愈本地区11例确诊患者。石协桐说:“成为一名医生是我儿时的理想。和同事们一起救助患者,给他们带来健康,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能得到患者的认可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潜心钻研“不治”“难治”之症
“在感染科,有不少‘不治’‘难治’之症,临床实践中会遇到许多不解之谜,只有逼着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对疾病有更深的认识。”石协桐说。
石协桐深知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极易并发多种并发症,为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减少并发症带来的影响,他潜心钻研业务,独立开展了艾滋病并发症治疗,至今治疗的病种包括肺孢子虫肺炎、巨细胞病毒肺炎、马尔尼扉氏蓝状菌、弓形虫脑病、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卡波氏肉瘤等。2017年底,石协桐联合血液净化中心开展了潮汕地区首例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成功抢救部分重肝病人。为进一步提高肝衰竭诊治水平,他又到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学习了人工肝技术。
石协桐表示,接下来,他想要探究更多中医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努力研发更多感染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推动中医药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贡献自己的力量。
专家推介

石协桐
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现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肝病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2014年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擅长中医治疗咳嗽、鼻炎、失眠、新冠后遗症、慢性肝病、慢性胃炎、慢性腹泻等疾病,以及病毒性肝炎、肺结核、艾滋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传染性疾病的中西医诊治。2018年曾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修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和人工肝技术。
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项,市级科研项目1项,发表省级及国家级论文4篇。2020年12月被授予“揭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出诊时间、地点:
周一上午(便民诊区“中医科门诊”);周五全天(东楼1楼“感染科门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