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有防治疾病的作用。通讯员 摄
□记者 陈燕玲 通讯员 张梓扬 许爱淳
近年来,揭阳市中医院发挥中医药优势,开展穴位贴敷防治疾病的业务,在临床治疗中取得较好效果,受到群众的欢迎。那么,什么是穴位贴敷,穴位贴敷能防治哪些疾病呢?市中医院内一科医生郑菊琼作了介绍。
穴位贴敷是一种中医外治法
穴位贴敷是指在穴位上贴敷药物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药物刺激穴位,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郑菊琼介绍,穴位贴敷是一种简便的中医外治法,根据所用药物还有所选穴位的不同,穴位贴敷可以起到消瘀散结、温经通络、防病保健等效果。
穴位贴敷适应范围广泛
穴位贴敷的适应范围广泛,内、外、妇儿等多个系统的疾病都适用。比如,支气管哮喘、虚人感冒、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疾病;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等消化疾病;颈肩腰腿痛、软组织劳损、关节炎等骨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遗尿、慢性腹泻、营养不良等儿科疾病;神经性皮炎、湿疹等皮肤病。
“虽然穴位贴敷适应症广,但也有一些禁忌症需注意。”郑菊琼提醒,下列人群不适合穴位贴敷: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发热者;皮肤对药物或胶布过敏者;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
药物制作和穴位选取有讲究
据了解,穴位贴敷所用药物均为中药,而且需经过药师按照配方制作。制作穴位贴敷药物时,要将药物研末,把水、蜜、药汁调和,制成丸剂;或者研末制成散剂,也可制成糊剂、膏剂、饼剂等不同剂型。
穴位贴敷除了药物制作有讲究,穴位选取也很重要。郑菊琼介绍,穴位贴敷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选取贴敷的腧穴,多以阳经或有特殊作用的如补益功效的穴位为主。背部的督脉、膀胱经腧穴,以及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涌泉、阿是穴等都是常用的贴敷穴位。
几种常用的穴位贴敷处方
郑菊琼还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穴位贴敷处方。
蒜泥灸 将大蒜(以紫皮蒜为优)捣烂如泥,取3~5克涂敷于穴位上,敷灸时间为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变红起泡为度。
敷灸涌泉穴可治疗咯血、衄血;敷灸合谷穴可治扁桃体炎;敷灸鱼际穴可治喉痹等。
天灸散 把药末、姜汁按照1:1比例(如10克药末用10毫升姜汁)调和,制成药饼,药饼质地干湿适中,用胶布将药饼固定于穴位上。可治疗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虚寒性疾病。
太乙膏 贴于关元穴,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及痛经。
部分人群可能出现红肿
穴位贴敷的操作方法为选择舒适、便于操作的体位,充分暴露贴敷部位,注意局部皮肤干燥不湿润,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对准穴位粘贴。应注意的是,贴药后不宜剧烈运动,以免出汗致药膏脱落。同时,贴药时间要适宜,一般以局部有瘙痒感或轻微疼痛为度。若无不适感觉,时间亦以不超过2小时为宜。
由于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同,有的人在进行穴位贴敷过程中会出现红肿和水泡,这时该怎样应对呢?郑菊琼提供如下处理方法:如果贴敷过程中局部皮肤出现红肿但无明显不适可不处理;如果局部皮肤出现水泡,应及时拿掉敷贴的药物,穿着柔软的衣物,或用纱布覆盖水泡,外涂万花油等烫伤膏;如果水泡溃破,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外用消炎药;若全身皮肤过敏,应到医院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