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我国针对居家养老上门…
·创造和平、发展、合作…
·看“网红村”是如何炼…
·让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
·我市161家企业参加…
·4个项目现场签约 总…
·引导青年人才聚集 赋…
·以“情”为线培养学生…
·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事…
·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群…
·经常头痛怎么办?
·相比竞技跑步和常坐不…
·孩子总尿频,元凶竟是…
·多吃核桃 真的能补脑…
·秋日登高与慢跑,可缓…
·霜降蟹膏肥
·骑着摩托去赏秋
·要学会把努力当成一种…
·母亲的“鱼眼泡”锅巴…
·我家来了新成员
·人间有味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揭”开新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调研行
看“网红村”是如何炼成的
——榕城区凤美街道塘埔村乡村振兴实践观察

时间:2023/10/21

 

风景如画的塘埔湿地公园。林碧鸿 摄

  □记者 潘彬彬 通讯员 邱洁纯

  金秋时节,走进榕城区凤美街道塘埔村,美丽乡村图景在眼前一帧帧呈现:红花绿树交相辉映、沥青道路平坦宽敞、缤纷墙画引人入胜、连片民居错落有致、三大主题公园融古汇今、千米滨江长廊风光无限,欢声笑语随处可闻,一派村美民富的和乐场景。夜幕降临,塘埔村呈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华灯璀璨,游人如织,滨江美食坊热闹非凡,人们品美食、赏夜景、逛集市,还能欣赏各个“网红”主播的直播表演,处处弥漫着人间烟火气……

  如今的塘埔村“热度”很高,是远近有名的“网红村”。而在以前,塘埔村却一度给人们留下“脏乱差”的印象,丝毫没有现在的“高颜值”。不过几年光景,塘埔村的村庄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环境越来越好,老百姓的口袋越来越“鼓”,生活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究竟是怎样一股干劲,怎样的举措,让塘埔村“脱胎换骨”,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一条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吸粉无数的“网红村”?记者深入塘埔村,探寻其乡村振兴发展路径以及“火出圈”的流量密码。

  改善人居环境,擦亮美丽乡村发展“底色”

  “这里环境真好,可谓是一步一景,很适合一家人来休闲放松,我们这次是专门过来玩的,拍了很多美照。”今年国庆假期,从深圳返乡的黄晓敏特地带家人到塘埔村游玩,他们对塘埔的乡村风光赞叹不已。如今,每逢节假日,塘埔村人气爆棚,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前来打卡签到。

  然而,回首塘埔村发展的历史,就能发现,几年前的塘埔村并非如此。

  位于榕江北河下游西岸的塘埔村是一个工业强村,早在清末时期便开始发展五金手工业,以剪刀锻造为主,历经多年发展,如今已拥有家用电器、模具、塑料、鞋类四大支柱产业,有知名企业300多家,规上企业30多家,家庭作坊200多家,电商平台1000多家,工业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外市场,曾被评为“广东省科技之乡”“广东省乡镇企业百强村”。

  但是,塘埔村因工业而兴,也因工业而困。传统粗放型的工业发展模式,让塘埔村付出了很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村里环境卫生问题多,生活工业垃圾堆积如山,有些区域荒草丛生,无人打理,还有村民私建猪舍牛栏,杂乱无章,蚊虫群飞,严重影响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

  村容不整洁,环境不宜居,村民不满意,又谈何发展?

  2017年,塘埔村“两委”班子成员痛下决心,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要让村庄美起来,第一步就要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让村民在短期内看到身边变化,享受到良好的人居环境。”塘埔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黄亮群回忆说,为了撕掉“脏乱差”的标签,改变落后的人居环境面貌,村“两委”多次召集党员、村民代表、老年协会代表、乡贤企业家代表开会,集思广益,讨论民生事宜和村发展方案,以“党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模式为抓手,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群众共同参与,紧紧围绕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拆违治乱、市场升级改造、化解停车难等工作,下足“绣花”功夫,尽心尽力解决村民关心关注的“老大难”问题,全面掀起人居环境整治热潮。

  人心齐,泰山移。不到5年的时间,塘埔村70多项民心工程一项一项“落地开花”,村里的道路越变越宽,环境越来越整洁,休闲娱乐项目越来越多,百姓的生活也越过越舒心,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打造人文景观,提升美丽乡村发展“内涵”

  “现在家乡越来越美,处处是风景,每天吃完晚饭后在村里散散步、打打太极拳,惬意得很呢!”这几年,一路见证家乡的美丽蝶变,塘埔村民黄伯喜笑颜开。

  村民对人居环境的满意指数逐步提升,让塘埔村“两委”干部的信心更足、干劲更大了,但是,打造美丽乡村,既要有“颜值”,还得有“内涵”。如何让塘埔村美得有特色、美得有“气质”?

  经过再三调研、全面摸清“家底”,塘埔村“两委”干部瞄准了塘埔村的人文历史底蕴,以“记住历史、留住乡愁”为目标,深入挖掘塘埔村优秀传统文化,举全村之力打造“官渡公园”“塘埔湿地公园”“儒家文化公园”三大主题公园,尽显塘埔古韵之美。

  据黄亮群介绍,塘埔官渡历史上是潮属唯一一个官府命名的津口,是重要的军事要津。为了不让官渡古迹湮没,塘埔村动员乡贤捐资200多万元,以明清风格修复官渡旧址,建设塘埔官渡公园,复原了驿道、建威炮台、旧石堤;同时,增设石护栏及配套建设休息长廊、健身小广场、观景台、路灯、旅游厕所等;打造园林绿化景观和滨江长廊,让“老官渡”华丽转身、蝶变成景。

  塘埔湿地公园的建设,则是塘埔村变废为宝、将垃圾区变为风景区的一个创举。“原来的滨江大道沿江塘埔段是一片臭气熏天的垃圾区,村民经过都不愿多看一眼,不甘心于家门口有这样一处煞风景的地方,我们决定对其进行大改造,让这片区域彻底‘换张脸’。”黄亮群说,经过规划设计,塘埔村因地制宜建造了塘埔湿地公园,配套建设木结构长廊、矗立的大风车、转动的木水车,种植了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及水生植物,营造出多层次立体绿化空间。其后,塘埔村又投入资金对塘埔湿地公园进行升级改造,打造了内河景观、亲水平台、水柱喷泉、多彩灯光秀等,形成“白天赏湿地美色,晚上享光影夜游”的全天候旅游模式。

  与塘埔湿地公园隔路相望的儒家文化公园,是一处以儒家文化为主题规划设计的景观公园,公园内的宜彦亭、孝悌长廊、6米长巨型石壁等建筑,无不展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焕发着古朴典雅的韵味,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着塘埔村民的情操。

  将文化变现,让风景变前景。塘埔村立足于其独特的文化资源禀赋,找准定位,坚持特色人文景观与地方文化传承相融合,由三大主题公园共同打造出专属于塘埔的文旅IP,让“有颜有品”的塘埔村爆红“出圈”,游客流量每日达1万多人次,节假日高峰更可达3万人次,成为粤东地区闻名遐迩的“网红村”。

  培育文明乡风,升华美丽乡村发展深度

  今年暑假,为期40天的塘埔凤鸣大讲堂免费公益课如约而至,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惠州学院、广东金融学院等学校的学子来到塘埔村开展义教活动。活动为当地学生带来了手工制作、英语口语、物理实验、非遗体验、潮汕传统文化等丰富的课程,用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点亮孩子们的暑期生活。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一直以来,塘埔村都深谙此道,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文明实践建设,厚植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为乡村振兴发展凝聚向善力量。

  2020年3月,塘埔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成立了凤鸣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培育志愿服务文化,通过建立广泛参与、形式多样、机制健全、与党政业务和市场服务相衔接的志愿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爱心慈善助学、文明交通劝导、义医义诊义演等公益活动,以村民为服务重点,进村入户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让文明新风吹到群众心坎上。

  “除了开展传递温情的志愿服务,我们还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创新开办‘凤鸣大讲堂’,以接地气的理论宣讲、浅显易懂的安全知识宣传、鲜活生动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把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政策送到村民身边,真正让村民喜欢听、记得住、悟得透。”塘埔小学副校长、凤鸣志愿者服务队理事陈楷锋告诉记者,线下课堂丰富多彩、深入人心,而线上创办的“凤鸣塘埔”新媒体平台也同样精彩,主打一个“常常接触、处处学习”的模式,及时传播党的好声音和社会正能量,以优秀文化和文明乡风滋养群众。

  此外,塘埔村还持续举办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诸如亲子共读阅读推广、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以及广场舞、篮球赛等全民健身活动,传播文明新风尚,激发群众蓬勃向上的精气神。

  如今,好家风、好民风、好乡风正激荡在塘埔村的每一寸土地上,开出灿烂的文明之花,为该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成为‘网红村’只是开始,当前,我市正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如何乘着这股东风,让‘网红’更‘长红’,把‘流量’转向‘留量’再变现?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去思考探索的问题。”黄亮群表示,塘埔村将继续脚踏实地,笃行不怠,内外兼修,努力实现软硬实力叠加,齐心共建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让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