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驻揭阳优秀支教教师”系列报道

赵炳权(左5)带领学生到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开展研学。通讯员 摄
□记者 洪炯珊 通讯员 杨孟朝
“与君初逢遇初秋,重披书影添光彩。”2022年秋天,怀着为粤东地区教育事业尽自己绵薄之力的教育情怀,带着东莞市有关领导的叮咛嘱托,装着学校师生热切的期盼,赵炳权作为莞揭教育帮扶驻揭西县支教组组长,奔赴揭西县开展教育帮扶工作。如今,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他带领支教队伍,带着深切的责任感以及东莞先进的教育理念,如涓涓细流融入揭西教育这片沃土。
深度融合,躬耕揭西教育
到揭西县开展支教工作后,赵炳权迅速融入新的工作环境,一年多时间以来带领着东莞市4个镇共54名支教教师在揭西县开展支教工作。为增加帮扶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他和支教团队骨干教师一起深入揭西县80多所学校实地调研,通过开展听课、座谈、实地走访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当地教学开展情况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挂职揭西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的他,主动参与教研室各项常规工作,从当地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和教研现状分析方面提出建议,帮助解决问题,为更好地实施各阶段帮扶工作夯实基础。
“东莞与揭阳有着不同的教育资源优势,为了加强两地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我组织两地学校互访跟岗交流、名师工作室联动和名师进揭阳等活动,促进双方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让孩子们在更好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赵炳权告诉记者。
授人以渔,推动“数字化教研”建设
赵炳权是东莞市信息科技教学能手,到揭西后,他充分发挥个人所长,努力提高本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该县“数字化教研”建设。2022年11月,他开展题为《智慧教研融合创新》的线上研讨培训活动;2023年3月,他组织揭西县新入职的100多名教师开展信息化应用培训。在进行展示课的磨课阶段他运用网络手段组织当地名师及东莞市名师一起研讨,加强区域联动教研,形成新型学习模式。日常,只要一有空暇,赵炳权就带着设备主动到各个学校协助教研室开展网络直播教研和培训提升当地教师信息化教研能力,一学期下来他的足迹遍布揭西县各个乡镇。通过不懈努力,加快当地教师的成长速度,促进了教研队伍的专业发展。
选择支教就是选择了责任。赵炳权不但全力做好教研室日常工作,更肩负起共建示范学校的责任。他告诉记者,揭西县第二华侨中学是本轮帮扶的种子学校,由东莞市大岭山镇(组团)结对揭西县共建。为此,赵炳权带领团队,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类资源,积极为帮扶学校的建设争取更多资源。星光不负赶路人,在赵炳权和东莞市大岭山镇教育管理中心的努力下,筹集资金协助第二华侨中学购置图书、钢琴、美术器材、体育器材和办公设备等,大大改善了该校的办学条件。同时引入东莞品牌学校文化建设理念,与学校校长一同探索学校办学思想,帮助学校完善“一训三风”,优化校园文化软实力,大力推进该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展望下一步的支教帮扶工作,赵炳权说:“我将带领团队继续做好两地的沟通和示范引领作用,助力揭西县教育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