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
·步稳蹄疾迈向新型工业…
·展览+互动,文化场馆…
·助力“百千万工程”高…
·护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我对家乡经济发展充…
·300冬泳健儿畅游榕…
·300球手挥拍点燃运…
·乡村景点迎来“游客潮…
·“党员林”“乡贤林”…
·全市首单政策性蛋鸡养…
·开学倒计时,这份“收…
·快乐假期 尽享“悦”…
·一枚书签
·将莞邑教育的“种子”…
·在日常生活中,这样引…
·红豆焖海参:鲜香美味…
·一碗扣肉,妈妈的味道
·厨艺大PK
·侃食趣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侃食趣

时间:2024/2/16

  濑粉。综 图

  濑粉

  濑粉又称酹粉,是一款源自广东中山的传统大米制品,具有圆丝状、洁白的特点,口感韧滑、软爽,令人回味无穷。濑粉短而粗,而且是两头细中间粗。早期制作濑粉是用稠米浆放入特定的壶里,在烧开的水上方倾倒,“濑”是一个动词,意为“淋”,米浆从多孔容器中漏出弹牙的粉条,落入开水遇热而凝成条状,得名为濑粉。

  濑粉起源于十九世纪50年代,在广东、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广受欢迎,是一道常见的美食。它的制作源自广东中山,有着云浮新兴、佛山高明、东莞厚街、江门恩平和广州西关等五个发源地。这种传统小吃在开平、恩平等地更被视为节日的传统美食,承载着浓厚的地方文化和传统习俗。

  濑粉的制作工序相当复杂,需要聚数人之力方能完成。首先,选用优质大米,将其浸泡10分钟,蒸熟成饭。待饭冷却后,耐心捶打成糊状。在一大锅中烧水,保持水温在65至70摄氏度,再准备一盆冷水。将打好的糊装进有20眼以上的成型器具中,在热水中来回挤压,濑粉便迅速成型。最后,将成型的濑粉捞起,放入冷水中“过冷河”,捞起即可享用。

  濑粉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圆丝状的形态,使得它成为一道外观极为诱人的美食。濑粉可搭配各种汤水、酱油和花生油进食,味道独特,风味鲜美。传统濑粉是用猪骨汤加米浆做成浓稠汤底,加入花生、虾米、叉烧、冬菇、油渣、萝卜粒作为配料。濑粉软糯,但不难消化。纯手工制作的濑粉,味道较为清淡,肉虽不多,但肉香浓,易入口,易消化。

  濑粉不仅在广东本地常见,而且成为广东出口米粉的五大王牌之一,荣获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品质优良荣誉证书”,备受食客和中外客商的欢迎。 许栋南 整理

 

 

酸汤鱼。综 图

  酸汤鱼

  酸汤鱼是苗侗族的一道传统菜肴,据考证,此菜肴最早源于黎平县雷洞镇牙双一带,是贵州“黔系”菜肴的代表作之一。这道菜通常先自制酸汤,之后将活鱼去掉内脏,入酸汤煮制,吃起来略带酸味,鲜嫩爽口。酸汤鱼所用的酸汤,味型独特、酸鲜可口;鱼肉来自新鲜活鱼,肉质细嫩。

  贵州酸汤的种类有很多,主要有红白两种酸汤。传统的白酸是用清米汤在酸汤桶中慢慢发酵而成,色泽乳白,酸味纯正;红酸即西红柿酸,色淡红而清香,酸味醇厚,制作酸汤鱼一般用的就是红酸汤。最初的酸汤是用酿酒后的尾酒调制的,后改用热米汤自然发酵或者用食材本身的酸味来调制。而用酸汤烹制鱼肴,是贵州人的最爱,很久以前就逐渐形成了。

  传说很久以前,牙双基拉维山脚下住着一位叫阿娜的侗族姑娘,不仅长得貌美,能歌善舞,且能酿制美酒,该酒有幽兰之香,清如山泉,香醇可口。一天,侗族阿哥宝辛去卖自己做的渔具,刚好从山下路过,见到阿娜在河边打鱼,宝辛就用他制作的打鱼工具帮她打到了好几条鱼。这时天突然下大雨,于是阿娜带宝辛到家中躲雨,正好碰到她妈妈在做饭。宝辛将自己打的鱼送给阿娜妈妈,阿娜妈妈用她家里的泉水酒和酸汤做了一道牙双的酸汤鱼,宝辛品尝后顿时觉得非常好吃,于是就向阿娜妈妈学习酸汤鱼的做法,此后,酸汤鱼制作技艺就开始在整个苗侗族中流传开来,后来形成带有各自特色的酸汤鱼。郑依彤 整理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