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兴
作家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成熟大气、叙事直接的小说,它展现了底层百姓的生活状态,普通人的“追寻难”和“百事哀”,深入洞察书中人物内心深处所隐藏的孤独和无力感。
从书名来看,人心里的孤独源自人与人之间“说得着”和“说不着”,“说得着”时一句话顶一万句,“说不着”时一万句都是瞎话。在阅读全书的过程中,不由间会为作者智慧又凝练的句子给触动到。书中的人物身份背景不相同,却有着十分相似的心路历程。小说的前半部分写的是往事,后半部分写的是当下,他们分别对应着杨百顺和牛爱国,两人都为摆脱心中的孤独而远走他乡。
细细品读《一句顶一万句》会发现,杨百顺和牛爱国这两个人物角色辗转奔波了多个地方,几乎跑遍了中原地区,他们似乎不曾停歇,永远在路上。杨百顺与父亲和兄弟都“说不着”,他换了许多份工作,改了很多个名字;牛爱国与妻子“说不着”,他当兵回来后,自己的婚姻生活不顺意而到处找人出主意。他们又因为路上经历了各种事情,见识了各种的人,心里的犹豫也就慢慢散去。这与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如出一辙,一旦有闲暇时间就开始胡思乱想,总是担心“闲出病来”。无论是年纪大了还是退休了,我们总是在寻找事情来做,原因都是一样的。表面上看似是在寻找事情来做,实际上却是希望通过忙碌来缓解内心的孤独感。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中的人物是一面镜子,也是一种符号,是与读者自己“对话”的一面镜子,杨百顺不断地“试错”换工作,剃头、杀猪、染布、破竹子以及种菜卖馒头,工作从挑剔变成了糊口;牛爱国经受了婚姻和情感的打击,到最后释然。他们的一生不断地被生活打击着,内心也在变化着,却从未放弃过抗争。他们所经历的其实是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在牛爱国走投无路的时候,他的母亲曹青娥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这一句话,在书中重复过两次,也是本书的点睛之笔。它清晰地告诉我们,世事难料,没有办法选择的时候,便要坦然去接受与面对;无论以前的日子怎么样,都要过好后面的日子,过去无法改变,将来还值得我们去期待。在我们短暂漫长的一生中,找到那个“说得着”的人,让灵魂诗意地栖息。
刘震云的作品在语言上简洁、接地气,他用那份温情与细腻,为书中人物黑夜里破碎的心进行缝补,与读者“一诉衷肠”,人害怕孤独,所以说话,但人无法脱离孤独,因为旧日子永远都在,使你摇摆在孤独和不孤独之间。《一句顶一万句》让我们在孤独中仍能感受到生命中的执着与顽强,找回对生活、对世界的热爱。直面孤独,不负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