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同瑙鲁总统阿迪…
·不折不扣把机构改革任…
·“失信彩铃”呼唤“老…
·以绿为底 向美而行
·习近平会见多米尼克总…
·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实…
·《中国青少年足球改革…
·尽己所能为家乡发展贡…
·普宁市人民检察院原党…
·从10元到380元,…
·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
·凝心聚力坚决打赢“百…
·打造精益求精专业专注…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普宁市及时处置一起森…
·普惠金融十年 为民…
·为心赋能 护航成长
·携手研修促提升 共融…
·风情南澳
·种春天
·《子夜》
·这份防校园欺凌指导手…
·家长该如何对孩子进行…
·给梦想贴上标记
·小猫头鹰
·创业板指跌近2% …
·今年以来基金分红近4…
·看中ETF工具属性 …
·昔日河滩荒地 今朝美…
·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管…
·双廊古镇:有风的生活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红…
·文旅及宣传“出彩”又…
·旅游业从复苏转向可持…
·就居民医保参保答记者…
·人均增补30元!医保…
·台湾中华人间佛教联合…
·“两岸学者面对面”共…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
·未来仍有充足的政策空…
·安全教育伴成长
·中国海警就菲船只冲闯…
·西方炒作“中国产能过…
·俄恐袭两名嫌疑人认罪
·4名涉嫌直接参与音乐…
·塞尔维亚悼念北约轰炸…
·美月球着陆器未能再次…
·人工智能新系统:闻咳…
·以军围攻加沙地带多所…
·以军空袭加沙南部和中…
·巴新发生6.9级地震
·美国多名科技巨头被曝…
·炉头:明代村庄民风淳…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171)
炉头:明代村庄民风淳,鱼米之乡谋振兴

时间:2024/3/26

  从双溪明月公园出发,沿榕江南河北绿廊西行14.71千米,到达市区望江北路仙彭路口,沿仙彭路北行1.2千米,折渔湖中路西北行435米,就来到榕东街道炉头村境内。2024年春,记者一行走进炉头村,这是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经过的第64个社区(村),也是进入榕东境内的第12村。

  炉头村位于榕东街道东南部,地形略呈长方形,北至南长约1000米,东至西宽平均300米。东与西陈村相接,东南与渔湖街道仙阳村共拥一小段小河汊,南与祠堂村以小河汊为界,西临东乡村,北邻钟厝洋村。占地面积约450亩,总人口1215人,系陈姓村庄,采取一村一经联社制。

炉头村位置图。阿 龙 制图

  □记者 刘春玉

  陈姓村庄,明末迁来

  据文献记载,炉头村,古为多姓聚居地,1958年以前有卢厝地和卢厝沟地名,村名当为旧时卢氏所起。据调查,卢氏后人迁往梅州大埔县。据清乾隆《揭阳县志》渔湖都村名表载为卢头。据了解,老村寨以前有陈、黄、林、曾多姓并存。传至民国期间,唯存陈氏一族,新中国成立初期,该村人口约300多人。

  炉头陈氏先人没有编修族谱,由于没文字记载,祖宗哪里来?什么年代来?无从考证。虽无文字记录,但以前陈氏公厅后座设龛,于中左右分别供奉长房、二房、三房祖宗家神牌位。据如今80多岁的村中老人回忆,旧时该村有18层龛家神牌,18层代表18代人,至现在至少有400年以上的历史。推算起来,该村的历史至少可溯源至明末清初。据村中老人所说,结合文献资料记载,该村的古建筑格局也属明代建筑风格。

  炉头陈氏几百年历史,经历过多次天灾人祸、战乱。据《揭阳渔湖炉头村陈氏族谱》主编陈楚坤介绍,清末时期,为避邻乡大村欺凌,炉头陈氏并入溪南陈氏族谱,以五房支系记录在谱。从那时起,炉头村每年都有长辈老者代表参加陈氏祭祖活动,但那时该村还是没有族谱。2019年10月,炉头村陈氏族谱才编撰完成。

  古寨独特,鱼米之乡

炉头陈氏宗祠。

炉头村寨前溪。

  炉头古村寨坐东朝西,从北至南排列。最北端有书斋巷及巷内二房陈应祖所建书斋一厅二房2座,随后是陈氏公厅五间过三进厅1座。中间有长房“碧渠公厅”五间过三进厅1座,再之有林厝厅遗址1处,最南一厅是长房“进第公厅”五间过二进厅1座。全村10条巷包括后厝总约200多间住房。寨前高筑寨墙,南立龙畔大寨门,北开虎畔小寨门,形成进可攻退可守、坚固的古村寨。

  炉头村地处榕江南河下游,西边一条西沟溪南北向直通全境,东边羊尾沟从北向南流入寨前溪,至进后沟与西沟溪汇入猫目堀,经大桥头溪向仙阳村流入南河。村里溪河纵横成网,自古溪里和水田里生长各种鱼类、贝类、蛙类30多种。该村所处区域季风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作物四季常青,自古适合发展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水稻、番薯、小麦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有薏米、马蹄、甘蔗、香蕉、柑桔、龙眼、木仔、杨桃等,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新中国成立后,该村兴修水利,平整耕地,逐步实现机电耕作灌溉和科学种田,水稻等粮食作物年年丰收,人民生活不断提高。1965年起,该村建向西围泥瓦房一座100多间。1972年至1986年前,扩建向南围泥瓦房一座312间。1974年,全村开始照明用电。1990年后,该村村民开通有线电话。

  民风淳朴,重视文化

炉头古庙。

炉头村文化活动中心(榕东街道综合文化站)。

  炉头村民风淳朴,崇尚自然。陈楚坤带着记者一行人来到炉头村历史悠久的“炉头古庙”,指着重修芳名榜介绍,称炉头古庙自从建村就有,1992年复建,2023年修缮。

  据榕东街道综合文化站站长孙逊高介绍,2009年2月,炉头村文化活动中心建成。2012年4月,炉头村文化活动中心加挂榕东街道综合文化站牌子,2012年11月街道设置社区体育指导员服务站,2018年12月被广东省体育局评为A级服务站、省示范点,2020年6月顺利建成榕城区图书馆分馆及文化馆分馆,丰富综合文化站活动内容。

  目前,炉头村文化活动中心每周三晚汇集本村和外村潮曲爱好者唱潮曲,周一、五上午是弦诗乐活动。如今,该村文化活动中心活动场地宽阔,灯光明亮,音响及各类乐器齐全。炉头村在传统潮剧、潮乐方面,历代均有名师名人,如擅长二弦、唢呐的师傅陈阿熊,集鼓点指挥、导演、演唱等所有纸影戏技艺一身的陈阿谦,二弦、扬琴的名师陈炳松。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重视人民的文化教育,以公办、民办、夜校多种形式办学,使炉头村民的入学率不断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不断提高,该村历年来均有学生考上大学,现在全村大学学历以上的有148人,这些人才投身各行业,为家乡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手工起步,全面发展

  炉头村的传统手工业是织苎麻夏布和女工抽纱。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该村有打石、打铁、织草袋、编草绳等手工业。改革开放后,该村工业化得到较大发展,目前涉及的工业有五金、餐具、玩具、微电机、印刷、化工、服装、机绣、纸箱、包装袋、注塑、鞋厂、钟表、镜厂、纸厂等,有大小工厂及作坊90多家。商业有网购、布料、废品收购,还有数量众多的大小商场。服务业有医疗、医药、饮食、旅社、理发、家政服务等。此外,还有村民从事建筑业、运输业、搬运业。

  2002年,村集体先后投资40多万元,完成了全村路灯、绿化、排污等配套建设,改善了村民的交通条件和生活环境。进入21世纪,炉头村全面发展,城市化建设发展加快,居民住房越建越漂亮,村里交通便利,道路四通八达,渔湖中路东西走向从村中心通过。新规划的榕东路从南至北在村西边接近东乡交界处通过,东边村道炉心路、炉贤路南北走向经钟厝洋直通进贤门大道。村民的就业门路增多,收入不断增加,生活不断改善,不少村民出入有车。

  单独建制,已逾卅载

 炉头村委会。

  就如上文所述,清乾隆《揭阳县志》渔湖都村名表记载的村名为“卢头”,并标注“距县十三里”,渔湖都图上画出的地名,也是“卢头村”,这证明至少到清代中期,炉头村的名字还署为卢头村。因卢氏的他迁,陈姓的壮大,卢(盧)字被加了火字旁,变成炉(爐),至清末,村名已演化为炉头村。

  民国八年(1919),渔湖都划为7段(都下机构,大致与乡相似),炉头划为渔梅段所辖村落。民国二十一年(1932),原渔湖、官溪两都范围合置为揭阳县第七区,下辖18乡,炉头属渔梅乡,为其所辖13甲之一。民国二十八年(1939),原渔湖都范围7乡重新调整为5乡,炉头隶属渔西乡。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建立渔湖区,全区划为12个行政村,炉头隶属梅联村。1952年,12村改建为15个小乡,炉头与附近的西洋陈、西洋林、东乡、后畔、祠堂共6个村子合建为一个新小乡,因有6村合建,遂命名为陆联小乡,乡政府驻西洋陈。

  1955年冬,渔湖区设5个中乡,炉头为梅联中乡所辖。1957年1月,渔湖区5个中乡合并为2个大乡,炉头隶属梅联大乡。同年9月,梅联大乡与渔江大乡合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下辖13个高级农业社,炉头隶属陆联高级农业社。12月,红旗人民公社改称渔湖公社,13个高级农业社改称管理区,炉头仍属陆联管理区。1959年3月,管理区改称生产大队,炉头属陆联大队。

  1972年5月,渔湖公社将陆联大队分为西陈、西林两个大队,炉头仍归西陈大队。

  1984年,随着公社改置为区、大队改置为乡,西陈大队和西林大队重新合并为陆联乡。之后,陆联历经村委会、村公所等建制,炉头为其管辖。

  1991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揭阳市和县级榕城区。1993年7月21日,揭阳市政府批准将渔湖镇燎原、陆联2个行政村划出,在两村范围内设立榕城区榕东街道。当月,榕东街道办事处撤销陆联行政村,将其所辖6个自然村全部升格为行政村。至此,炉头村开始独立建制。

  升格为行政村后,炉头村在原来的经联社址办公。直到21世纪初,炉头村委会新办公大院于寨头溪西岸建成后,才搬到新址办公。

  文明创建,振兴乡村

炉头村鸟瞰。本文照片除署名外均由 郑楚藩 摄

  新时代以来,炉头村按照区、街道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增加村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和农村环境整治,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据炉头村党总支书记陈旭平介绍,近年来,该村通过专题宣讲、“榕树下的微课堂”、主题党日等系列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积极开展各项文明创建活动,村容村貌越来越美,村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生活现代化水平逐渐提高,村民精神面貌积极向上。2018年,炉头村被评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2022年,该村被评为省卫生村。

  为发展乡村旅游,炉头村高度重视本土风俗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持续推进旅游规划建设,致力于古村落的规划与发展,让游客能充分体验丰富的乡村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近年来,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开发,该村正努力打造一个集文化、生态、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据了解,1992年,炉头村成立公益理事会,致力于乡贤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举办乡贤座谈会、乡贤联谊活动等形式,激发乡贤的爱乡情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村里还先后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炉头村卫生站、炉头村篮球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陈旭平表示,接下来炉头村将大力推进村政建设,完成村规划设计图和各项中心工作任务,推动该村“百千万工程”建设;开展炉贤路升级改造,大力发展特色旅游,打造炉头村文化活动中心前党建公园,切实推动炉头村的经济、社会和民生发展,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