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娜
元王实甫《西厢记》中写道:“绣帘风细,绿窗人静”,描绘了窗边静谧的景象。炎炎夏日,我也喜欢窗外荫浓,清幽一片。
和文友去学习时,住在一家酒店,窗外是一个小花园,花木葱茏,假山池水别致。尤其是窗前数竿竹,透过纱窗凝视,犹如一幅青绿色调的画,具清雅脱俗之美。
“绿竹蔬蔬映短墙,日斜竹影映纱窗。”它们疏散排列成行,像一道天然的屏障,把强光和喧嚣阻隔在外,窗内因此显得清幽而美丽。枝叶疏朗有致,掩映在窗上方,似丰子恺笔下的水墨画,简简单单,意蕴古雅。
窗边植竹的造景方式,在古代园林中称为“窗竹”,成熟于中唐时期,也是古代诗歌题咏的重要内容,唐代诗人白居易以独特的精神艺术追求,写下24首窗竹诗,窗竹成为他寄托闲情记趣的主要对象。如《北窗竹石》:“一片瑟瑟石,数竿青青竹。向我如有情,依然看不足。”描述了他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记绿窗睡起,静吟闲咏”,清晨,倚窗读书,正好读到:“寄语酿花风日好,绿窗来与上琴弦”,起身轻吟,仿佛感受到清人纳兰性德,面对窗前一丛竹,耳畔传来的悠扬琴音。心灵穿越时空,“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但愿王维把琴弹得再响点,免得竹林太静,他更孤单……晨间竹,像被清水洗过,清气更分明,古人喜欢它的君子之风,想起古书《红楼梦》中,少年们在“红香圃”采些花草,坐在花草堆中斗草,一个说:“我有观音柳。”又一个说:“我有君子竹。”
夏日午后,阳光热烈,照得竹叶透绿,青翠欲滴,立在屋内,绿意生凉。细细碎碎的光,映在窗纱上,竹影斑驳,微风吹来,“个”字形竹叶轻轻摇曳,像儿童的小手,欢快地挥舞。窗台上的影子,跟着晃动,犹如清澈的溪水荡漾,带来一丝清凉与宁静。远远传来人语,俶尔又消失在风里。只留下竹叶的沙沙声,“索向绿窗寻梦,寄余生。”伴随风吹竹叶的清响,悠悠入梦。
“绿窗竹叶飘鸾尾,白袷落英照锦鳞。”夕日欲颓,窗外池水里游鱼从假山石缝里跑出来嬉戏,飘落的花瓣光辉映照在鱼上。一只猫,悠闲地走在竹林小径,好似闲庭信步。竹影倾斜,映在东墙上,似真似幻,伸手轻拂,一点光,一片竹影,落在手,此时的光阴静好,仿佛永恒停顿。
月色中的竹子朦胧如诗,清清浅浅。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他笔下那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的境界,欣喜。清清朗朗的月光,发出一种如水一般清明透亮的光泽,照进这片古老的窗竹,实在是自然界稀有的遇合,我的心刹那间变得饱满,安详。
面对一窗青绿,我的心就像敞开的窗户,翠竹、明月、清风、草木、花朵,盛情地涌进心怀,心中一片生机盎然,带着我光明地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