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揭东区锡场镇潭王村广美有一座古朴精致的祠堂,名为谦受公祠。它不仅是一座祠堂,更是蓝康中心学校旧址,可以说是抗日战争时期揭阳地区的红色摇篮。

蓝康中心学校成立
抗日战争时期,潭王村有个叫王液的青年知识分子,本来在揭阳西部教书做校长,1937年参加了揭阳“青年抗日同志会”,次年认识了揭阳党组织领导人林美南。在林美南的影响下,王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王液回潭王村跟乡绅们商量腾出谦受公祠办学校。乡绅们觉得这个建议好,不单腾出了公祠还筹足了办学经费,当年,“蓝康中心学校”就在谦受公祠办了起来。
当时,抗日战争如火如荼,为将蓝康中心学校办成一所革命学校,王液找到老领导林美南一起商量办学。不久,经党组织决定,调派郑筠、谢芳郁等人到学校任教,老师们均为地下革命工作者,他们来到蓝康中心学校,开始在这里播下革命火种。
传播革命先进思想
老师们对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使学校成为闻名的抗日救亡宣传阵地,并从进步学生中发展共产党员10多名。随后协助组建中共潭王村党支部,首任书记王拔。此外,学校师生组建了抗日游击小组,游击小组不但积极筹枪筹款支援抗日,发动民众围攻日伪据点,而且配合武工队铲除了破坏抗日的顽固分子王源英。
至1944年底,蓝康中心学校的思想与教学模式已扩散影响到周边村庄,培养出几百名学生。他们分赴各邻近乡村及揭阳县城各中学,宣传革命传播先进思想,发挥革命骨干带头作用,大部分人成长为潮汕游击队的优秀干部以及党的杰出战士,为潮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革命同志英勇不屈
1945年日军投降后,国民党背信弃义,逮捕“围剿”中国共产党党员,对于进步的蓝康中心学校和潭王村,国民党尤其害怕,前后派兵来“围剿”了近30次。最后一次“围剿”,他们抓了5个有嫌疑的人,用酷刑逼他们交代秘密,但没想到,潭王村人和蓝康人英勇不屈,5个人在学校边上的操场英勇就义。村里从泰国回来的“抗日大王”、中国共产党党员王大目,更是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猛烈追杀,他们架起机关枪对着王大目家外墙打出了几百颗子弹,将整堵墙打成了蜂窝。面对如此严峻形势,为保护革命者,党组织将部分师生撤至榕城,以教书读书作掩护,继续开展革命工作,学校也由谦受公祠暂时迁至村内神庙。
圆满完成办学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谦受公祠仍然作为学校开办小学,一直到1992年,因学生实在太多,祠堂容纳不下,这座百年公祠才结束了自己半个世纪的办学使命。
谦受公祠始建于1926年,重修于2008年,坐西向东,为三进二天井四回廊二拜亭建筑格式。2018年2月,蓝康中心学校旧址被公布为揭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9月,被列入揭阳市历史建筑名录。
整理:蔡晓惠
参考资料:《文明揭东》之《红色揭东|蓝康中心学校,揭阳地区的红色摇篮》《揭阳市红色革命遗址》(第一册)之《蓝康中心学校旧址》图片来源:文明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