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耿洪
这是一个令人有点心疼的孩子。幼儿园没怎么上,到龄读一年级了,父母又忙,不怎么管,孩子又不自觉,在这个整体成绩很好、竞争很激烈的学校,他就是不起眼的“丑小鸭”。
他的成绩在班级中稳居“倒数第一”。老师们倒是一视同仁,没有因为他的糟糕成绩而看不起他,倒是多次留他写作业、背诵课文,但效果甚微。
这个孩子倒也安静,从不违反纪律。班里的学生都不喜欢和他玩,也不喜欢成为他的同桌。在一次调换座位中,班主任把他调到最后排,自己坐,虽然他个子并不高。
班主任是细心的,她发现在分组打扫卫生中,这个孩子总是最积极的,每次都认真地打扫教室、打扫公地、倒垃圾。教室门窗没有关,他会注意关上,还多次主动擦黑板、打扫讲台。在楼梯上看到废纸他会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桶。这些细小的事,很多同学不以为然,觉得成绩好或者是某方面的才艺好才是光环,才能成为亮点。有的同学笑他傻,笑他“死脑筋”,笑他没什么本事。也许,班里的很多同学已经在上兴趣班,有的还“多才多艺”,周末参加多个兴趣班学习,还有的提前学习英语,而他连拼音都学得不好。
家访是学校的一项制度,也是班主任的一个职责。除了电话、微信联系,约家长到学校,班主任每年都会到一些学生家里走访。这里的学生家访比较方便,路好走又近。班主任听一位同事说过,以前她在山区一个学校,家访是硬性要求,她去家访,有的要翻山越岭走两个小时,早上带着食物和水出发,下午回校。如果是夏天天热或者下大雨,冬天刮大风,艰难可想而知。班主任做了安排,列出名单,要先对几个学生进行家访。
班主任到了孩子家中,那是一个傍晚,白天孩子的家长不在家。孩子的妈妈在邻县厂里打工,每两周回家一天,孩子的爸爸摆摊做小生意,早出晚归。家里很小,却很干净,东西都放在各自位置。孩子的学习桌整洁、学习用品有序。孩子的爸爸搓搓手,对老师表示歉意:“我们的家庭,就这个条件,老师见笑了。这孩子,学习跟不上,拖了班里的后腿,太对不住老师了。”班主任摆摆手:“我是来走走看看聊聊的,不是来投诉的。”班主任看到孩子的学习桌旁边,有几本儿童读物,翻开他的笔记本,有几行简单的“作文”,并且是好几“篇”,还有的在一段话旁边画上不漂亮但看得清楚的画。
班主任挺意外,夸了孩子几句。孩子有些害羞,低着头小声说:“我喜欢看书,书太有趣了,看着看着,我就写了一些话。有时想到我们现在是看图写话,我就试着画图。就是画得不好……”班主任非常感动,她对孩子说:“你画得很好,也写得很好。过几天,我送给你一套课外书,你有空时看看。你一定行的,要坚持。”那天,班主任为孩子补了一个多小时的课,语文的、数学的,都涉及。孩子接受得很快,也很开心。
第二天,班主任把孩子的座位调到前面,安排他协助劳动委员,作为班干部之一,带头做好班里的劳动事务,做老师的帮手。“孩子,你很努力,也很棒,要坚持下去!”班主任知道,只要不断给孩子鼓励和引导,这朵平凡的小花一定能开出别样的美丽。(作者系揭东区桂岭镇福岗小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