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鲡又叫河鳗或白鳝,其体细长如蛇,前端圆柱形,自肛门后渐侧扁,尾部细小。
作为一种有洁癖的鱼类,鳗鲡最喜欢在水质好、有缓慢回水之处觅食。记得早年的家乡,河道众多,且回环盘通,河水清亮。平日在河里摸虾捉蟹时,遇到鳗鲡的机会不少。于是乎,乡间的石桥边,便有了钓鳗人的身影。
印象中,他们钓鳗鲡并不用钓钩。而是用一根纳鞋底的线,将自制的竹竿穿针,将蚯蚓一条条串到线上,最后打一个结,绑到竹竿的一头,便成了一杆简易的“鱼钩”。我曾亲眼见过,他们用这种土办法捕到鳗鲡,养在桶里的鳗鲡:弯曲着身子,瞪着贼溜溜的小眼睛,鱼鳃一鼓一鼓,无声无息……
“白露鳗鲡霜降蟹”是一句流传已久的江南民谚。在家乡所产的河鲜中,肉质肥厚、鲜美适口的鳗鲡算是“高档滋补佳品”。过去遇到家中幼儿挑食消瘦,为济其所缺,就会弄条鳗鲡蒸给孩子吃,以均衡营养。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有不少年轻人,一提到鳗鲡美食,首先想到的是日式鳗鱼饭。然而在老一代人眼中,真正打动他们的,还是那款浓油赤酱,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冰糖鳗鲡。每每提及,说者以手擘画,眉飞色舞;听者咂嘴咋舌,口角流涎。
要说这道菜唯一的缺点,就是做法稍复杂些。不仅得一步步来,且须准确选择火候。加之鳗鲡的价钱不便宜,怕一有不慎糟蹋了鱼。因此,一般人家很少做这道菜。幸好,当时的乡邻中有位制鳗高手,他制作的冰糖鳗鲡,比外面饭店的大师傅烧得还要入味,常让邀其掌勺的主人家赚足面子。
本人的舅舅与他交好,闲时喝酒时曾讨教过此菜的要诀,于是学了六七成。
选1斤多的鳗鲡,放血、斩去头尾,用筷从咽喉部插入腹中绞几下,拉出肠子,洗净后,以七成热的开水稍烫,抹去鳗鱼身上的黏液,斩成大段(皮肉要相连)。
将鳗鱼段连同姜片一起放入冷水锅,大火煮变色后,撇去浮沫,烹入料酒。待酒气出来时,调入酱油、冰糖与生猪板油丁,转小火再慢炖一到两个小时,至汤汁稠浓,再转回大火收汁,即成。
众所周知,本帮菜除了火候考究、精工细作外,一勺油、一勺糖撑起来的浓油赤酱更是招牌特色。这在冰糖鳗鲡这道菜上体现得尤其充分。
制作这道菜,猪板油不可少。由于鱼类本身油脂不够丰富,久烧必会干柴,而猪油正好弥补此点不足。虽说鳗鲡在水族中已属肥腴,但仍需和猪油强强联手,方能使其成菜,油润饱满。
而重糖的固执,则源于乡人自幼便习惯的味觉,可归为乡土情怀。冰糖鳗鲡又是本地菜中放糖最多的一款,追求的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甜。
一盘多放油酱不嫌其肥、多加冰糖不嫌其甜的冰糖鳗鲡,从视觉上,红光锃亮,滋润悦目。虽经长时间焖焐,却仍保持着完整挺括的鱼段。而原本滚圆的身材,受到烹饪时火候慢慢调理出来的作用,愈发使其显得茁壮魁伟,极尽诱惑。
夹一段冰糖鳗鲡入口,吹弹即破却无半点斑疤伤痕的鳗鱼皮,胶质部分溶释与油脂交融,轻嘬间,肥腴不腻,浓厚似胶。在牙齿突破颇具弹性的鱼皮后,随即迎来细嫩柔滑的鳗鱼肉,细嚼下,气息鲜香扑鼻,味感丰满绵长。
那一刻,除了齿舌间的无尽快感之外,你便是生活的主人。王蕙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