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桂生
“情境”是一系列精心安排的“教学事件”。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中,教学被认为是通过设置“教学事件”去激发、维持和强化学生学习的过程。物理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好的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和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下一步的教学创建一个良好的氛围。
由于初中生思维水平的限制,使得他们对一些抽象的物理模型、概念和规律的认识限于表面。这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创设相应的物理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以便更好、更快地认识、同化新知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教师要创设情境,一般可采用下述几种方法。
一、利用实验活动创设情境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也必须以实验为基础。教师要大力加强实验,为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使学生在特定的物理情境中感知和思考,并且还能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
例如在教学“浮力”时,教师通过橡皮泥捏成的小船在水中漂浮的画面,引入浮力的概念,同时通过讨论,了解生活中有关浮力的现象,帮助学生认识浮力;然后借助橡皮泥捏成的小球沉入水底,引导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已涉及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进而为后续探究浮力大小影响因素埋下了伏笔。这样的物理实验情境不仅让学生认识浮力的存在,而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思考,尝试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上,有助于学生充分地把握浮力的重点知识。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实验在创设物理情境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电学中,引入滑动变阻器时,组织学生在试验中去体验所学的知识。一上课就放手让学生选用器材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最好是能调节灯泡的亮度。学生见到桌面上的新“东西”(滑动变阻器),就跃跃欲试,部分同学经过自己的摸索,终于把它连接在电路当中,并且滑动滑片,发现小灯泡的亮度发生了变化。学生看到自己的活动成果,自然兴高采烈,思维活跃。接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层层深入提出问题让其思考。班上某位同学想对家里的学习台灯变为可调节台灯,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帮他。学生想到学有所用,思考积极。教师逐步引导:台灯的亮度与什么有关?(与电流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改变哪个因素最方便?(改变导体的长度)通过问答,自然而然地介绍滑动变阻器这种仪器,让学生认识它的结构以及对电流的作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串联)这样让学生卷入活动并促使其思考,学生既可追寻学习的乐趣,又对滑动变阻器这个新仪器的结构以及原理能理解得透彻些。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物理与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由此可见,多联系实际,创设实在具体的相应的物理情境是相当重要的,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总之,对物理情境的创设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有许许多多的方法,物理本身是生动有趣的,随着新课标的推出,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物理情境中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如何创设合理的物理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