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纯
网络上流传着一句话:“爱人如养花”,你越用心,花就越漂亮。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每朵花都有不同的花期。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就要细心观察每一朵花的生长态势,适时浇水、施肥,为他们的成长旅程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以下从三个方面浅谈如何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
一、温情之爱——以心换心
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师有了爱,才会对学生充满信心和爱心,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尊重差异,平等对话。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他们。作为教师,应该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和成长环境,了解他们的优势和不足,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
耐心倾听,理解包容。耐心倾听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学生内心真正的情感和需求。通过倾听,我们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更好地理解学生,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犯错是成长的一部分,教师的包容能让学生感受到理解与尊重,从而更有勇气去尝试和探索。
支持鼓励,赏识赞扬。孩子的成长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面对坎坷和打击时,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对学生的一种信任与肯定,能让自信的信念发芽,不断汲取内心强大的力量,从而慢慢变成更好的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欣赏的目光去激励学生,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温情之教——教育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作为我国的根本,也必须创新,才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因材施教,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情景式教学、游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组织探究性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实践,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会等方式,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将新知识、新技能引入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温情之引——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承者,更是心灵的引路人。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心灵。
在学生遇到问题或挫折时,教师的关怀和鼓励可以帮助他们振作起来,勇敢面对困难。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也要在工作中加强对学生品格的塑造,例如每周开展班会课主题教育,从感恩、爱国、安全、法治教育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作为一名老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和人格魅力,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进而引导学生不断前进,树立正确的理念。
教育,从来不是一场孩子孤独的旅程,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修行。教师要以爱为底色,做有温度的教育,做有情怀的教师,与充满活力、不断进取的孩子一路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