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数昨日震荡整理,截至收盘,沪指跌0.02%,收报3350.78点;深证成指涨0.20%,收报10794.55点;创业板指跌0.06%,收报2225.58点。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17566亿,较前日小幅放量356亿元。
行业板块涨多跌少,医疗服务、消费电子、光学光电子、家用轻工、塑料制品、橡胶制品、仪器仪表板块涨幅居前,保险、船舶制造板块跌幅居前。
个股方面,上涨股票数量接近3400只,逾百股涨停。AI眼镜概念股掀涨停潮,纬达光电30cm涨停,博士眼镜、星星科技、杰美特、明月镜片20cm涨停,胜利精密、卓翼科技、慈文传媒、比依股份、瀛通通讯、水晶光电、亿道信息、雷柏科技涨停。
对于后市走势,机构纷纷发表看法。中信证券研报表示,我国发布《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方案的实施将推进国内铜冶炼产能出清和结构优化,促进长期TC的合理回升以及冶炼企业的盈利修复;同时,增储上产以及项目建设的加速推进有助于提升我国原料保障程度,拥有相应资源布局的企业将充分受益。看好方案对铜产业链优化的积极作用,维持铜板块“强于大市”评级。
海通证券研报认为,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和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正迎来新一轮的变革。AI在个性化教学、智能答疑、招聘流程优化、员工培训定制等方面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本轮由DeepSeek带动的资产重估浪潮中,教育、人力资源服务板块上市公司有望实现估值重塑。
华泰证券研报认为,AI有望重塑新药研发的生产模式、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式。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AI技术的不断演进,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涵盖病理研究、药物研发、基因检测、疾病筛查、辅助诊断、影像分析、精准医疗等几乎所有医疗环节,实现医疗水平提升、增加医疗服务可及性以及降低医疗成本。近期DeepSeek的大幅降低训练成本,同时开源模式能够实现本地化部署,更好的保障数据隐私及安全性,加速推动医药企业及医疗机构拥抱AI.随着越来越多AI发现的分子进入临床试验,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推出AI儿科医生,AI将重塑新药研发的生产模式、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式,让“难以研发的药”、“无法治愈的病”从不可能变成有可能。“AI+医疗”此前被市场低估,2025年应重视相关投资机会。
中信建投研究指出,2月10日比亚迪发布全新智能驾驶战略,今年拟实现全系车型智驾标配且“加量不加价”,从定价到范围均超出市场预期,真正实现智驾平权。智驾及人形机器人是AI端侧应用核心场景,特斯拉FSD端到端大模型已迭代至V13版本并于近期北美市场推送,规划2025年6月美国奥斯汀robotaxi商业运营及年内FSD入华;包括比亚迪、吉利、长城等近 20 家车企宣布与DeepSeek深度融合,在座舱和AI 运营等领域开启新探索。看好2025年整车及智驾产业链估值重塑,整车投资机会在于智能化赋能后销量、利润的提升,零部件投资机会在于硬件公司在1~10阶段的业绩稳步兑现,以及拥有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供应商在0~1阶段的估值提升。综 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