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奕忠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民间常言道:“孩子上学,就是去读书。”这质朴的话语道破了教育的核心使命——引导学生浸润书香,在阅读中成长。我们呼唤教育本质的回归,实则是在追寻教育的本源: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阅读习惯,为其精神成长奠基。
在乡村教育实践中,阅读具有无可替代的育人价值。我曾任教的乡村小学,多数学生来自务农或务工家庭,家庭教育存在明显缺失。面对这样的现实,我始终坚信:唯有阅读能为孩子们打开认知世界的窗口,用知识之光驱散蒙昧,为人生道路指明方向。自担任校长之日起,我便立下信念:要让每个孩子有书可读、读必经典、乐在其中,使校园处处飘溢书香,让阅读成为学校最鲜明的文化印记,为学生的精神成长铺就坚实底色。
营造书香浸润的育人生态。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香校园建设重在营造全方位浸润式的阅读环境。在纪南小学时,我们重构校园空间:改造“养心园”读书角,升级图书馆藏,打造“心灵驿站”走廊书吧,将梅兰竹菊的文化意蕴融入阅读空间设计,使之获评全区“最美阅读空间”。横梁上镌刻《论语》箴言,楼道里展示学生书画,礼堂前设置“人生八德”文化墙,让传统经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交相辉映。当师生行走于校园,目之所及皆经典,耳之所闻尽书声,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同时,构建多维联动的阅读体系。我们确立“双月读书制”,将四月、十月定为读书活动月,制定分级阅读书目,建立读书笔记展评机制,评选“书香少年”。创新开展“经典咏流传”系列活动:开发国学吟诵校本课程,设立班级诵读排行榜,创编《弟子规》韵律操,通过吟、唱、演等艺术形式活化经典。邀请儿童文学作家进校交流,举办亲子阅读工作坊,让书香从校园延伸至家庭。这些举措形成了“环境熏陶-课程支撑-活动深化-家校共育”的完整育人链条。
钱理群先生曾说:“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书。”作为校长,我坚持每日阅读两小时,涉猎教育理论、人文经典,撰写读书札记,家庭获评“广东省优秀书香家庭”。教师团队每周举办读书沙龙,开发“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在师生共读中,校园逐渐形成“文章-文化-文明”的育人脉络,师生谈吐间自有书卷气息。
我们深谙“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育人规律,将阅读工程向家庭延伸。通过“亲子共读21天计划”“家风书单推荐”等活动,让“读书是最好的家风”理念深入人心。开展书香家庭评选,见证无数动人场景:务工归来的父亲与孩子共读《平凡的世界》,祖孙三代齐诵《朱子家训》。这些家庭用书香涵养家风,以文化滋养乡风,纪南小学因此获评“广东省家庭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如今,在新的学校,我将继续把阅读教育进行下去。因为我们坚信:那些被书香浸润的童年,终将化作照亮人生的星火。当乡村少年手捧书卷仰望星空时,他们眼中闪烁的不仅是文字的光辉,更是文明传承的火种。这火光,终将燎原。(作者系榕城区登岗镇洋淇初级中学副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