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麻辣火锅、湖南剁椒鱼头……辛辣美食,令人垂涎。“辛”和“辣”是一回事吗?它们对身体有哪些益处和坏处?来看看中西医专家怎么说。
辛辣为啥越吃越上瘾
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赵鲁卿表示,辛辣食物是一类含有刺激性味道食材的统称,包括蔬菜类,如葱、姜、蒜、洋葱、韭菜;调味品类,如八角、桂皮、豆蔻、白芷、麻椒、胡椒、芥末、咖喱;还有各种酒类、酒精饮料、姜汁可乐等饮品。
那么,“辛”和“辣”能画等号吗?“尽管这两个字在日常表达中经常被混用,但它们并不完全相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王蕤说。
食物中的辛味和辣味源自相同的化学成分,它们带给人的味觉感受也相似。辣椒素、大蒜素、姜辣素等化合物,会刺激口腔中的痛觉受体,产生灼热、刺痛和麻木感,同时促使神经系统释放内啡肽,带来愉悦感。刺激与奖赏并存,让人又“痛”又“快”,这便是吃辛辣令人上瘾的原因。
但是,从感官体验和性味药理角度看,“辛”比“辣”的含义更广泛。不同于“辣”侧重痛觉感受,谈到“辛”时,还意味着一种挥发性芳香物质,以及它在中医理论中所概括的一类食材和药材的性味,它们具有发散表邪、行气活血的作用。
适量摄入辛辣食品有一定保健作用
吃辛辣食物对身体到底好不好?对这个问题的争议从未停过。专家表示,对于体质适宜的健康人群,适量摄入辛辣其实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辛味药物多为温热性质,气味芳香,能够归入多个经络,常用于缓解风寒感冒和脾胃虚寒。”赵鲁卿介绍说,比如,生姜、干姜、桂枝入肺经,能发散解表、行气血、通鼻窍等。除了内服,中医外治法也推荐用姜片和花椒煮水泡脚,有助于行气止痛、温经通络、温中散寒、生发阳气。
从营养学视角来看,辛辣食物一般低糖低脂,而且富含维生素A、B1、B2、烟酸、胡萝卜素,钾、磷、钙、锌等矿物质以及丰富的膳食纤维,营养价值颇高。“这些物质都对人体机能具有一定正向调控效果。”王蕤说,辛辣食物进入胃部,首先促进胃酸分泌、肠蠕动加快,从而提振食欲。同时,辛辣食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这对于手脚冰凉的人群尤为有益,妇科也常用红糖生姜茶暖宫活血。
过度吃辣暗藏风险
“上火是辛辣饮食最容易给身体带来的小问题,常见症状包括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眼睛红肿、睫毛发炎、便秘、痔疮等。”赵鲁卿解释,根据中医理论,这是因为辛味食物的温热性质会消耗人体内的水分和津液,导致人体阴液不足,无法制约阳气,阳热过盛,从而产生“上火”的热象。
“长期过频的辛辣饮食对身体脏器的损害不容小觑,其中胃部首当其冲。”王蕤介绍,在胃镜下看,吃辣之后人的胃壁呈红色充血状态,胃酸分泌也会增多。长期充血和高酸环境会损伤胃黏膜,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甚至胃溃疡,而反复的炎症刺激是诱发胃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专家介绍,辣椒精是从辣椒中提取浓缩的合法食品添加剂,但它味道极其强烈,大量食用会损害身体健康。另外,辛辣菜肴通常高油高盐,高盐饮食会加重心脏负担。部分辛辣零食还含有较多化学物质,会加剧肾脏代谢压力。
王蕤指出,一次性食用过多辛辣食物,或辣度超过身体承受范围,会引发胃酸分泌过多、灼伤消化道黏膜,甚至诱发急性胃肠炎、消化道出血,可能对消化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网上的“吃辣挑战”非常不可取。
“还要避免‘大量辣椒+冰镇饮料’的冷热叠加式吃法。”王蕤说,血管的急剧舒缩变化,尤其危及脑梗、冠心病、高血压等患者及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人群健康。
哪些人适合吃辛辣食物?
赵鲁卿说,经常手脚冰凉、胃腹怕凉的人属于脾胃虚寒体质,适合以辛辣助阳散寒、温中祛湿,如胡椒猪肚汤、红糖生姜水都是不错的选择;阴虚火旺体质的人,常常手足心发热、口干舌燥、舌苔较少、五心烦热,不适合多吃辛辣食物,否则会进一步伤阴、加重内热。此外,潮湿地区和寒冷季节相对适宜吃辛辣;对于中原地区健康人群而言,每周吃辣1~2次是一个适宜的频率,能够获得较大健康益处。
“吃不了辣,可以吃彩椒。”王蕤说,彩椒温补,仅含有微量辣椒素,是刺激性最小的辛辣食物。这种蔬菜号称“维C之王”,含量高达104mg/100g,是橙子的3倍、苹果的34倍,吃一个彩椒就能满足成年人一天所需维C.另外,彩椒中的辣椒素酯、维生素A和类胡萝卜素等成分也都有益于人体健康。陈静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