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人们可以通过日常膳食来补充辅酶Q10,但天然饮食中辅酶Q10的含量通常较低。相应补剂的研发极大补充了人们获取辅酶Q10的途径。作为人体重要的营养成分,辅酶Q10在维持人体机能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是否所有人都适合补充这种营养素?听听医生怎么说。
人体“能量加工厂”的“发电机”
当人体细胞能量充足时,身体各个器官便能正常运转;反之,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倦怠,甚至可能出现健康问题。那么,如何确保细胞能量充足呢?在细胞中,有一个重要的“能量加工厂”——线粒体。它负责把食物转化为人体可利用的能量,并供给身体的各个器官。而这个“能量加工厂”的“发电机”,便是辅酶Q10.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它们会破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加速身体的衰老进程。而辅酶Q10作为一种脂溶性抗氧化剂,能够及时清除自由基,维护细胞正常功能,延缓身体衰老速度。
“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自行合成辅酶Q10,无需要外源性补充便可满足自身对辅酶Q10的需求。”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亚介绍道。
“我们自身合成的辅酶Q10是人体内辅酶Q10的主要来源。但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合成辅酶Q10的能力逐渐降低。通常30岁至40岁的时候,辅酶Q10的合成能力开始下降,老年阶段较明显。”上海市胸科医院营养科主管营养师吴慧文说,由于辅酶Q10是一种脂溶性物质,食物中的辅酶Q10的吸收和脂肪吸收是同步的,如果有脂肪消化不良的话,如胰、肝功不好,理论上可以考虑补充。长期吃素的老年人也要格外注意,这类人群本身辅酶Q10的合成能力下降,如果来源又不足,体内很容易缺乏辅酶Q10.“辅酶Q10会参与人体能量的合成过程中。缺乏辅酶Q10会影响到细胞的能量代谢,影响心肺肝肾等器官的一些功能。”吴慧文说。此外,相关研究表明,外界压力、过度劳累、慢性疾病等因素也会加剧人体内辅酶Q10的大量消耗。40岁后,大多数人体内辅酶Q10含量会进入低水平状态,会出现身体容易疲劳,即便休息也难以缓解;皮肤变得干燥粗糙,出现皱纹和色斑;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增加,大脑还会因为缺氧而出现头晕、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补充
在人们的日常膳食中,深海鱼、动物心脏和动物肝脏含有较高的辅酶Q10,每千克沙丁鱼中约含有33.6毫克辅酶Q10,每千克猪肝中约含有25.1毫克辅酶Q10.而蔬菜瓜果中的辅酶Q10含量则相对较低,例如每千克青菜含有3.2毫克,每千克猕猴桃含有2.4毫克。
吴慧文表示,富含辅酶Q10的食物都属于特定营养素强化性食物。在需要补充的前提下,亚健康人群可以选择性地摄入。年龄相关的辅酶Q10合成能力下降和其他原因,如服用药物、患有慢性疾病等,导致的辅酶Q10缺乏,仅通过食补难以起到作用。她解释说:“辅酶Q10的食物来源比较狭窄,摄入量十分有限,难以起到治疗作用,这时就应考虑摄入补剂,有针对性地补充。此外,患心脏病等特定医疗状况人群,以及服用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的人群,服用辅酶Q10时建议遵从医嘱。”
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补充辅酶Q10.“辅酶Q10具有抗炎、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胰岛抵抗的功能,血糖、血压本身就很低的人群,不建议补充。此外,未成年人、孕期女性也不建议补充。”吴慧文说。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提出,降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特定建议值是每天摄入100毫克的辅酶Q10.如果想缓解疲劳,也可以参考这一剂量,但是不能把辅酶Q10作为保命回血的良方,最重要的还是保证充足有效的休息时间。而且,目前还没有辅酶Q10的最高可耐受摄入量。不过,研究表明,辅酶Q10没有急慢性毒性,也没有致畸作用,是相对比较安全的膳食补充剂。
荆晓青 王 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