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成林 摄
罗小艳
母亲在家里排行最小,外婆特别疼爱她。在她七岁时,外婆就经常用白糖泡酒给她喝,一来二去,母亲就爱上了酒。
从我记事起,母亲经常喝点儿小酒,她虽然爱酒,但从来不贪杯,该她做的事,一样都不落下,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还烧得一手好菜。但在那个年代,母亲因喝酒,经常被村里人指指点点,父亲、奶奶在这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的闲言碎语中,经常生母亲的气。面对这些,母亲从来不抱怨。
后来才知道,母亲喝酒不仅是因为喜欢,还因为她想通过酿酒、喝酒的经验,加深对酒的了解,以便酿出更好的酒。好酒可以给父亲调理身体,也可以拿去卖,好补贴家用。她的想法很简单,只为让我们能吃饱穿暖。母爱无言,温暖而深沉,她把委屈酿成一杯杯美酒,把温暖煮成一碗碗佳肴,把平凡的日子编织成爱。村里曾有人问她,为什么不戒酒,她说,酒是她生活中的明灯,不但给她带来了经济资助,也给了她坚持的勇气和信念。只要我们过得好,她愿意一个人吞下所有委屈。
母亲爱酒,酿酒更是一把好手。特别是她酿的糯米酒,那真叫一绝。在我们老家糯米酒又叫醪糟。那时候,家里基本没有余粮,母亲为做糯米酒,时常省吃俭用。一有空就去镇上做临工,攒下来的钱全拿来买糯米。母亲酿的糯米酒不光好喝还好看,每坛都是米粒浮于酒上,清澈如水,看上去犹如满天的星光点点,甜而不腻,芳香四溢。
酿酒过程繁杂,但母亲百做不厌。先洗米,泡米,晾米,接着装进木盆打小孔,以便米粒均匀受热,然后加满水蒸煮,火候很重要。刚出锅的糯米饭软糯清香,微凉后倒入簸箕中,再用凉水给米饭洗个冷水澡。然后母亲把捣碎的酒曲均匀拌在米饭上,装进坛中封坛发酵。能否酿出好酒,关键就是下酒曲和控制发酵的温度。每成功酿制一坛酒,母亲的脸上都会荡漾出欣慰的笑容。
母亲酿糯米酒,更重要的原因是父亲。听奶奶说,父亲从小就体弱,胃寒严重。母亲听医生说,少量饮酒可以驱寒暖胃,尤其是醪糟。所以母亲还特意买了一本关于醪糟食疗方面的书,就是为了给父亲调理。她时不时给父亲做些食疗餐,比如,醪糟小米粥、酒酿鸡蛋、醪糟红枣汤圆等等。母亲的爱是无私的,犹如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耀在家里的每一个角落。
我上初中时,记得有一次弟弟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同学,对方受了点伤。为了表示歉意,父亲请对方一家来家里做客。那天母亲做了一大桌子的好菜,还特意拿出自制的糯米酒招待他们。酒过三巡,对方的父亲突然来句:“叫你儿子敬我三杯,这事就算过了。”母亲答道:“小孩子不能喝,伤身。”对方却不依不饶道:“是你儿子的错,就得罚。”母亲没说话,端起酒杯一杯接一杯连敬了六杯。然后说道:“你是父亲,爱你的孩子。我也是母亲,我也爱我的孩子,望谅解。”母亲的话,让我当场泪目,女子本柔弱,为母则刚。母亲就是那道坚固的城墙,永远把危险挡在墙外。
父亲常说,母亲爱酒,却不贪杯。父亲忘不了生活艰难的时候,是母亲每天忙忙碌碌地做糯米酒养活了一家老小。酒如母亲的人生,母亲的人生如酒。 |